屏南县寿山乡白凌村

“村口的路啥时候能拓宽?今年过年回家,车又卡在弯道上进退两难。”2023年5月,一条语音消息打破了白凌村“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的平静。

每逢年节,返乡车辆总是在仅容一车通行的山路上排起长龙,喇叭声、叹息声交织成游子归乡的“变奏曲”。“过去,总想着忍一忍,但看着老人小孩雨天蹚泥水,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外务工的寿山乡白凌村村民彭大哥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寿山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并动员村民参与道路改造工作。如今,8.2公里道路拓宽工程现场机械轰鸣,出村道路即将畅通。

8.2公里道路拓宽工程现场

近年来,屏南县启动“群众微心愿、小微来助力”活动,寿山乡闻令而动,党员干部、村级监察“三员”全员下沉,走村入户听民声。“郑洋村路灯损坏,夜间出行危险”“前墘村公厕脏乱,亟需改造”“太保村护栏破损,求修缮”……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化作“民生哨站”,2024年以来,受理群众诉求3条,办结3条,群众满意率达100%。

在寿山乡,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不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更是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的重要途径。早上8时,寿山乡党群服务中心苏雅的手机响个不停。“苏主任,麻烦带4碗扁肉。”“帮我爸爸带些降压药。”“帮我看看独居的老母亲。”……在“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里,这样的“云点单”已成日常。

“寿山乡共有14个行政村,乡镇大巴只经过寿山村、降龙村和白玉村。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多,交通不便,采买药品、生活物资成了难题。”苏雅介绍,2023年以来,寿山乡开始实施采办服务,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在群里“点单”,工作人员线下跑腿,为留守老人带去其儿女“点单”的药品、生活用品。这项服务的推出,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让留守老人了解低保、医保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政策,寿山乡改变以往村民“找”政策、“要”政策的传统模式,采取“送策上门、我说你听”的新方法,破解农村老人出门不便、识字不多、网络操作不懂等一系列难题。

“原来我也符合低保条件,这下子好了,以后生活有保障了。”前不久,刚享受到低保政策的前墘村韩大爷激动地说。原先不懂该怎么整理申报材料,也不好意思向别人寻求帮助,韩大爷一直没有申请低保。在一次“送策上门、我说你听”活动中,寿山乡干部得知了韩大爷的烦恼,“手把手”教他准备材料,提交申请,让他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规范审核、公示,领到了低保金。

“巡回义诊义剪”

“咔嚓”,随着寿山乡干部吴盛妹的剪刀轻响,郑洋村76岁的独居老人倪阿婆看着镜中的新发型笑开了花。“以前剪头发要走半天山路,现在‘剃头匠’上门,还有医生为我们免费体检,真是太高兴了。”阿婆拉着吴盛妹的手念叨。这样的暖心场景,源于一次走访中的细节捕捉。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因腿脚不便许久未理发时,“巡回义诊义剪”应运而生。

2024年以来,寿山乡已开展“送政策上门”200多场(次),让11个符合对象的困难户享受到低保政策,“义诊”“义剪”服务惠及100多个家庭,“跑腿”服务更是让200余名村民特别是独居老人足不出户拿到所需的药品、生活用品,享受一次次暖心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寿山乡以“微心愿”撬动“大民生”,用“铁脚板”踏平“隔心墙”,让“堵心路”变“连心桥”。这背后,是政策力度与民生温度的共振,更是党群同心、奔赴振兴的铿锵足音。

记者:甘叶斌

编辑:林鑫余

复审:郑陈丹

终审:苏小芳、苏延

来源:全景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