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茶山上,身着汉服的游客在体验采茶。 (本报记者 文超摄)

春风拂过秦岭,唤醒漫山茶香。3月28日清晨,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的生态茶山上,茶农早早就忙活起来,收获今年的第一批嫩芽。

当天,镇安县2025年春茶开采季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动,标志着镇安县春茶全面进入开采季。

象园村是镇安县茶叶的核心产区之一。“我们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让小茶叶变身‘金叶子’。”达仁镇党委书记马泽博介绍,当地村民积极发展茶叶产业,通过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和销售茶叶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

“象园茶带着秦岭的山魂水韵。只有用心制作,才能让顾客品味到‘舌尖上的秦岭’。”当地传统制茶手艺人刘道俭介绍。

镇安茶肇始于清顺治元年。“雨洗青山四季春”的环境,“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地形,让镇安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镇安县将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特色产业之首,以建设10万亩高质量全产业链茶叶产业带为目标,将标准化茶园不断扩大,将产业链条越拉越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11.8万亩,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

阳春三月的商洛,茶香悠悠。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我们将继续推进茶旅融合,加快构建‘医养游体药食’六位一体的幸福产业链,让世界认识镇安好茶,让镇安好茶走向世界。”镇安县副县长方震说。

“从品种、土壤、生态环境的选择,到茶园管理,再到我们的加工技术、设备,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好茶。”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总经理刘保柱说,今年春季的雨水情况比较好,预计会实现丰产。

“我们县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茶的。”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耀介绍。

2016年开始,为加速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商南县积极引进试种新品种。经过几年试种,商南县把龙井43、中茶、乌牛早、“陕茶一号”、安吉白茶等确定为该县的适生品种予以推广。

这些新品种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能力强,发芽早且芽叶大小均匀,氨基酸等成分含量高,适于制作高档茶叶。

如今,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商南县建成4A级景区茶海公园、3A级景区北茶小镇,打造了多条集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研学实践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线路,开发出“茶旅+康养”“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

富水镇茶旅融合示范园满园翠绿,旅游配套设施已基本到位。

在试马镇北茶小镇,“茶旅”“康养”“研学”的元素也越来越多。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超介绍,这里节假日游客很多,有时还堵车。

截至2024年底,商南县茶园面积达29万亩,一产产值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