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康宁)您用过会“唱曲儿”的毛巾吗?您枕过可以调节大小的枕套吗?您见过抽动线头就能显示文字的解压毛巾吗?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纺织产品的新样貌正不断涌现。

高阳有“中国纺织之乡”的美誉,全国每生产3条毛巾就有1条来自高阳。日前,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发布,“高阳毛巾”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一条小小的毛巾如何升级“破圈”?这背后,离不开当地纺织企业的向“新”求变。

“我家的毛巾会唱曲儿”系列产品。高阳县委宣传部 供图

在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昆曲代表剧目《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以数字化刺绣工艺在毛巾上精美呈现,用户只需用手机扫一扫这款毛巾上的二维码,昆曲经典唱段就会婉转而出。

“我家的毛巾会唱曲儿”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客户青睐,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赋予了传统纺织品新理念、新活力。

近年来,高阳县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纺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搞创新,请来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等高校的纺织专家,手把手地教授创新技巧。

目前,高阳纺织企业自主创建各类技术中心10余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企业研发投入从最初的不足2%提升到现在的10%,远超国内同行业水平。高阳纺织企业总数达4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16家,产值579亿元,主要产品为巾被、纺纱、毛毯等,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毛巾“织”就大产业,只是河北现代轻纺产业以“新”促兴的缩影。

现代轻纺产业在促进消费、稳定就业、出口创汇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引导企业在细分领域转型升级,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企业通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延伸、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式,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清河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针织数字化共享车间内电脑横机正在工作。

在邢台市清河县,共享工厂助力当地羊绒产业打造转型升级新模式。

清河是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美誉。尽管当地羊绒产业已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电商销售突飞猛进,但传统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模式很难适应电商快速形成的各类订单需求。共享工厂则能很好地满足清河电商小批量订单、快速反应的需求。

在清河县兴利智能针织共享工厂内,客户可以挑选现有款式,也可以请研发团队按需设计新品,再通过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一两百件的订单早晨下单下午就能提货。

在清河新华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像兴利公司这样的共享工厂,就有6家。共享工厂之间也能优化资源配置,协同生产。以兴利公司为例,公司在自有厂房购置安装共享“一线成型”电脑横机400台,释放出来的产能还能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其他有需求的企业。

规模化生产共享推动了产业集群降本增效,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共享工厂的生产效率总体提高46%,节约成本15%,大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辛集“衣植染”面料和皮革服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科技赋能,智改数转。河北现代轻纺产业正加速向“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现代轻纺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3%。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持续开展现代轻纺产业振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