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顺丰、美团两条无人物流线路在福田梅林片区应用试点。无人配送车辆有序进出梅林片区巴士场站,身着公交制服的工作人员熟练地为它们更换电池、进行系统检查。7月21日,深圳巴士集团、深圳东部公交分别宣布与快递企业和新石器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探索重复利用公交场站、车辆、人员等资源,协同推动城市自动配送加速发展。
记者观察到,在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座城市实现了“公交+物流”合作模式的落地生根,不仅为盘活城市存量资源,破解“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广大传统公交企业开辟了“自救”的新路径。
公交场站变身无人物流车的 “补给站”
21日,深圳巴士集团与顺丰速运、新石器签约,三方将强强联合,共同探索并落地全国领先的“公交体系+物流体系+无人化体系”三链融合创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本次三方合作核心在于利用深圳巴士集团遍布全市的公交场站网络资源,实现这些场站在满足公交出行需求的同时,可以变身为无人物流小车高效、经济的“补给站”和“区域中转枢纽”。通过创新的“网格化场站管理”,无人物流小车的充换电、停放调度、应急保障等需求将被整合纳入巴士安全员的日常巡检体系,实现“一站多能、一网统管”,让静态的公交基础设施转变为动态智慧物流网络的“活节点”。

目前,顺丰搭载了新石器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物流小车,已依托巴士集团公交场站网络,开始在深圳各区开展测试性运营。
深圳巴士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动合作顺畅,深圳巴士集团将履行好“六大角色”,即线路规划师——利用公交大数据和路网知识,提供最优配送线路方案;服务总管家——设立统一客服窗口,高效响应公众咨询与需求;安全守护者——将无人物流小车安全纳入公交网格化巡检,筑牢安全防线;智慧护航员——通过智能平台24小时实时监控无人车运行状态;政企联络员——发挥集团优势,高效协调对接政府管理部门;资源大后方——开放场站资源,提供充电、调度、仓储支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L4无人车打通“最后一公里”,未来还将“空陆协同”
与物流企业尝试新合作的不止深圳巴士集团一家。同一天,深圳另一家公交国企——深圳东部公交也宣布,与圆通、新石器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三方将复用公交场站、物流场景与L4级无人配送车自动驾驶技术,打造“公交+物流”无人配送融合模式。包括共建覆盖更广区域与多样场景的无人配送网络,推动自动驾驶在城市末端物流的规模化应用,以及携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构建自动配送2.0时代的创新标杆。
早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三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论坛上,深圳东部公交就公布了其公交场站转型计划,通过复用公交场站提供无人车全天候停放、智能充电、安全检测及维护保养一体化服务,预留无人机起降坪实现“空陆协同”。
据悉,针对无人车运营中出现的车辆突发状况等路面隐患挑战,深圳东部公交整合130个场站资源,组建842人专业维保团队和258人应急队伍,打造集远程监控、现场救援、技术支持三位一体的无人车综合脱困服务中心。当无人车遇到交通冲突等突发状况时,可实现小问题5分钟线上响应远程解决,30分钟内应急处置人员到场善后处置,大幅降低运营突发隐患风险。
全国多地公交开启“自救”新路径
事实上,放眼全国,“公交+物流”的模式正在多座城市落地开花。
7月下旬,广州巴士集团南沙巴士公司的南沙深圳机场快线刚刚开启了“公交+物流”的试点,邮件搭载公交车到达蕉门公交总站后,转接南沙深圳机场快线的客运班车运往深圳顺丰公司,通过共享公交运输资源,实现物流成本降低,以及空闲公交车辆车厢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7月1日,郑州公交集团与河南顺丰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河南顺丰将利用郑州公交车辆富余空间开展小件、高时效同城急件运输试点;将符合条件的公交场站改造为 “公交转运 + 顺丰城市分拣 / 前置仓 / 自提点” 多功能枢纽等。再往前梳理,西安、武汉、成都、兰州、南京、常州、昆明等城市都已有公交企业与物流企业达成类似合作。
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为386.7亿人次,对比2019年的691.76亿人次,5年间这一数字下跌了44%。今年这一数据仍在继续下降,2025年1-5月,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比下降4.8%。
客流“腰斩”,公交企业的票款收入无法覆盖运营成本。在大部分城市,公交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超过其赚得的票款收入,寻找主营业务之外的增量收入成为公交企业“自救”的迫切之举。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公交公司与快递企业的合作,正好切中了后者痛点。“如果说公交系统是资源方,急需盘活存量资产,那么,快递企业则是需求方,面临结构调整压力。”专家认为,公交系统的调度能力、运力储备、线路覆盖都是快递物流可以复用的资源,与公交合作会使快递企业的成本下降。而高密度覆盖的城市公交站点,更是快递物流所需的高价值资产。
普遍来看,公交站点多靠近商圈、写字楼、住宅区。比如深圳,公交点的覆盖半径达到500米。将公交系统已有站点作为物流末端节点使用,快递企业可节省建设、租赁等大量重资产投入。
公开报道显示,有一些城市的公交公司已经开辟成功道路。2024年1-10月,广州公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1.93亿元,利润总额1.51亿元,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破百亿的公交企业。尤为重要的是,非票收入已成为该集团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2024年公交业务仅占广州公交集团总营收的15.79%,排名第三,且仍处亏损状态。相比之下,能源业务和货运业务位居前两位,合计贡献了44.35%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9.72%和65.8%,毛利率分别为6.99%和2.99%。这两大板块已成为集团盈利的主要支撑。
珠玉在前,针对此次深圳两大国企公交集团的新尝试,深圳行业主管部门表示意义深远。项目成功实施后,将会打造全国领先的“公交+智慧物流”融合标杆,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赋能一线从业人员,为深圳市民带来便捷、高效、环保的城市末端配送新体验。未来,无人物流小车将融入公交脉络,让城市存量资源焕发智慧新生机,共同为建设更绿色、更高效、更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物流体系注入强劲动力,贡献深圳创新范本。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