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了解基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河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出彩基层”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2日赴河南省邓州市冠军村,开展了以玫瑰特色种植产业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聚焦玫瑰产业从种植到市场的全链条运营,通过实地走访花圃、与驻村党员干部及花农面对面咨询等方式,系统调研产业发展现状,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在驻村第一书记常德海老师和冠军村信息员海蕊的协助下,实践团队联系到了冠军村的玫瑰种植大户。抵达冠军村后,团队首先走进玫瑰种植基地,亲身感受产业发展的真实面貌。田间地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花农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剪枝、修花型等作业,忙碌而有序。

参观完玫瑰种植基地,当地花农热情的邀请实践队员去家中深入交流。通过与花农交流,团队详细了解到玫瑰种植的完整流程:每年春季栽种优质幼苗,经过约一年的精心培育进入盛花期,期间需做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花期时通过科学剪枝保证养分集中,采收后还要及时分拣、修型,再经冷藏保鲜后送往市场。这一系列环节环环相扣,既体现了种植的专业性,也展现了花农们的辛勤付出。

在与驻村党员干部的交流中,团队进一步掌握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村干部介绍,冠军村凭借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近年来将玫瑰种植作为重点产业培育,通过引进品种、邀请技术指导、搭建销售渠道等举措,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种植面积约50亩,带动30余户农户就业,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但同时,干部们也坦言,产业发展仍面临种植面积有限、深加工不足、市场渠道单一等瓶颈。而与花农的深入沟通则让团队发现,尽管大家收入较以往种植传统作物有明显提升,但不少人对扩大种植心存顾虑,担心市场需求跟不上,且冷藏设备不足、缺乏品牌效应等问题也制约着收益提升。

综合调研情况,实践团队认为,冠军村玫瑰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气候适宜、技术成熟、干群积极性高,要实现进一步突破,扩大种植面积是当前的关键。因为规模化种植能摊薄成本、提升效率,增强市场议价能力,为深加工提供原料保障,还能带动更多农户就业增收。基于这一结论,团队建议,村里可分阶段科学规划种植规模,通过“党员+农户”机制打消农户顾虑;同时完善冷藏、灌溉等基础设施,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衍生产品,结合乡村旅游打造融合项目,并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注册特色品牌提升认可度。
此次实践活动让团队深刻体会到,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冠军村的玫瑰不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花”。作为当代大学生,团队成员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责任,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用所学知识为基层产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