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8月27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发展改革局获悉,成都高新区上半年民营经济数据出炉:2025年1-6月,全区新设民营企业2.52万户;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040.1亿元,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彰显。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服务的持续优化。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成都高新区制定《“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长效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全方位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围绕走访过程中发现的政策、市场、金融、人才等企业共性诉求,组建“4+1”共性问题解决专班,系统推进、精准服务。
成都迪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刚提出了无人售卖车场景落地的需求,专班的工作人员就帮我们对接上成都电信,特别高效。也正是有了专班的助力,我们上半年已达成无人驾驶小车场景试点合作意向,推进效率大幅提升。”
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累计走访企业3584家,解决企业诉求超1000项,办结率达97.97%,切实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不仅提供贴心、用心的政务服务,成都高新区还进一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通过释放场景机会,赋能企业发展。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发布首批20个科技创新应用场景,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4大类,充分发挥多元应用场景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场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赋能效应。
目前,该项工作已推动AI智慧诊疗、新川无人公交等8个应用场景落地;联动部门及街道发布80余个场景,构建超百项场景能力库,推动新川机器人公园、未来科技城无人公交等示范项目投用,并依托专业场景公司达成千台机器人采购协议,持续助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都高新区不断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今年,成都高新区会同多家银行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走访活动,累计走访乐为科技、派沃特、徽通科技等60家企业,累计新增预授信6亿元,新增授信5.67亿元,发放贷款2.39亿元。
为让企业更加高效、便捷地享受政策红利,成都高新区也从多方面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改革传统做法,降低企业享受政策成本。通过上线《政策申报日历》,开展“政策大讲堂”进楼宇园区活动,覆盖企业超4000家/次。
同时成都高新区还创新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遵循“应免尽免、一站统享”原则,构建“3+14”审查标准体系。企业无需主动申报,只需一键确认意愿和账户信息,即可享受政策,从“最多跑一次”优化为“最多点一次”。
“太意外了!我们不再需要主动提交申请材料,奖补资金就直接到账了。通过社保大数据比对,自动获得了3万元用工补贴。”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全区政策免申即享率30%,上半年累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19亿元,惠及企业超过了1.25万家。
优质服务正逐步加速转化为发展势能。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贯通“创小—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路径,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61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28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42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各项指标均居省市首位。69家企业入选成都市“明日之星”企业,通威集团成功上榜世界500强,通威集团、沃飞长空携手上榜中国科技50强,民营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未来,成都高新区将秉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化“进解优促”企业服务机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强化金融支持、优化人才服务,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为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民营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