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脚步日益临近,每到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开学焦虑”往往会悄然浮现。对此,医生特别提醒,若孩子出现相关异常表现,家长需及时关注。究竟哪些行为属于异常表现,又该如何调整呢?

每到开学季,不少学生的心情如同“晴雨表”“五味瓶”“过山车”。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带来的未知,或是暑假作业未完成的困扰,孩子们的情绪极易受到影响。据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梅俊华介绍,“开学焦虑”有诸多常见表现,像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情况。

为何孩子会出现“开学焦虑”呢?梅俊华医生解释,在较长的暑假休假后突然开学,孩子们首先要面对学业压力,暑假的松散状态与上学后的紧张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重新融入集体,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一项挑战,对孩子来说,这也是需要承受的压力。此外,假期作息“睡到自然醒”,开学后切换为“早起上学”,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让孩子一时难以适应,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不过,医生强调,孩子出现这类心理变化属于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家长的应对方式,要包容孩子的情绪波动,主动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看到孩子焦虑后,自己陷入更严重的焦虑情绪中。梅俊华医生建议,家长要允许孩子适度焦虑,帮助他们平静情绪、规律作息。可以通过带孩子多运动、进行谈话沟通等方式,让孩子做好开学前的适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开学焦虑”存在个体差异,产生原因、具体表现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开学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调整,大部分孩子能够自行调节,缓解负面情绪。但如果孩子在睡眠、饮食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家长必须格外重视。比如孩子出现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易惊醒早醒等睡眠问题,或是食欲变差、情绪暴躁、身体不适等情况,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好疏导和放松,保持自身情绪稳定,严重时甚至需要向心理医生求助。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孩子开学前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