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定工资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确定工资总额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确定工资总额。

考虑市场对该岗位人才的需求、员工的工龄、职称、业务水平和工作岗位等级等因素。

制定基本工资

参考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行业规定等。

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岗位需求来设定基本工资。

确定工资组成部分

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部分组成。

双方在签约时可以依法协商这些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数额。

制定奖金(效益工资)

根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和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绩效考评由人事部统一进行,与经营利润、销售额、特殊业绩、贡献等因素相联系。

奖金在工资总额中占一定比例(如30%),也可上不封顶。

奖金考核标准见正式员工工资标准表,并通过隐密形式发放。

考虑法律依据

制定工资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用人单位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同时要考虑到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薪酬设计原则

总量控制原则:在核定的工资总额框架下,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分配激励制度。

岗位价值导向和绩效导向原则:通过岗位价值评估和绩效考核,使薪酬与内外环境、组织战略目标相适应,体现岗位价值导向和绩效结果导向。

薪酬设计的具体步骤

掌握工资总额概念,了解工资总额管理的历史背景和分级、分类管理方法。

展开企业薪酬诊断,发现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确保薪酬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薪酬总额控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和人工成本等因素确定薪酬总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薪酬与绩效挂钩,确保“收入能多能少,干多干少不一样”。

不同板块之间的薪酬平衡,考虑不同板块的业务特点、市场情况和员工构成等因素,确定不同板块的薪酬水平。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公司可以制定出既公平又能激励员工的薪酬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