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法庭、谢谢调解员,也谢谢嫂子,谢谢你们帮我挽回了这个家,下次我再也不冲动,再也不轻易提起离婚了,回去有事我也会尊重老婆意见好好商量......” 温某懊悔的说道。

这是三都县人民法院大河法庭在办理离婚案件中,诸多成功调解纠纷的一个案件,也是三都县法院大河法庭巧借“娘家力”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
三都水族自治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聚居民族,结婚时通常经过地方习俗举办结婚酒席广而告之亲朋好友。夫妻产生矛盾时,女方一般都会回娘家,男方通过邀请寨老及亲友到女方家求和。针对这一习俗,2024年大河法庭巧借“娘家力”,五步合力调解离婚案,效果显著,不仅收案数下降,而且调撤率显著提高,从原来不足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七十。
助理+调解员,耐心倾听诉前调
接待原告时,以平和的情绪、公正的态度引导原告方表达想法和诉求,引导进行诉前调解,后将案件推送给距离当事人住所最近的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当面接见当事人或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倾听双方意见,查找纠纷化解路径,同时法官助理随时跟进案件情况,对调解员进行指导以及对案件做初步的风险评估,对风险较大的案件及时报送八单一表。对于矛盾不是特别突出的案件,在诉前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对于矛盾较为尖锐的案件,及时转入诉讼程序。
法官+村委,凝聚共识庭前调
法官助理+村级调解员调解不成功后,法庭及时立案并排期。法官联系村委深入了解双方家庭情况,父母、兄弟姐妹等情况,再次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鼓励双方以诚恳、理性的态度,就各自关心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原、被告双方逐渐找到了共同语言,并达成了初步共识。

法官+“娘家人”,庭上调合力解心结
针对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能开展巡回审判,及时组织“田间法庭”“山间法庭”,邀请亲友共同来处理纠纷,结合实际案例向双方详细解读了《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法律规定,使双方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法律责任。并从原、被告双方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各自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引导双方从孩子成长、家庭责任等角度出发,做出慎重决定。引导原、被告对婚姻是否继续、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分割问题等做出理性的分析,引导双方就婚姻关系的解除、婚生子的抚养权及探视权、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明确的约定,成功达成调解。
法官+村委,跟踪回访促和谐
建立案件台账,切实做好判后答疑和跟踪回访。家事案件判决后,实行法官宣判时进行答疑,对当事人疑惑进行解惑,细讲证据规则查明的事实和裁判理由、依据。结案后进行回访,以入户回访、电话回访、视频回访等方式,引导维护家庭稳定。回访前,承办法官针对每个案件侧重点准备不同的回访方案,既包括征询当事人对法院处理结果的意见,又包括了解结案后相关事项执行是否及时,有无其他纠纷问题。对经过调解和好及以感情尚未破裂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及时与所住的社区、村(组)联系,全方位了解掌握当事人的家庭动态、思想状况,给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帮助、咨询,对存在的家庭矛盾进行调解或疏导,排除矛盾隐患,促进家庭和睦,做到一次审判,长期“保养”。
法庭+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主动预防纠纷变诉讼
法庭主动融入镇党委政府组建的“一中心十张网十联户”体系,构建“法庭+诉讼联络点+网格员”的纠纷预防化解网络,进驻镇级、村级“纠纷隐患排查群”,适时动态关注群消息中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根据村级网格员反馈的情况,进行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梳理,遇到家庭暴力危险的,及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暴力告诫书”,努力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

同时,法庭与司法所、乡镇、村紧密配合,利用农村“赶集天”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进校园、送法进企业等宣传活动。同时,结合“一村一法官”的方式,定期开展“法律进乡村”、“巡回法律演讲”等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提升村民“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法律意识。
法律条文并非冰冷的规则,而是架起理解与包容的桥梁。大河法庭灵活借用“娘家力”,运用“五步调解法”以倾听破冰、以疏导解结、以法理明责、以协商聚共识、以细节固成效,不仅解开了当事人的心锁,更守护了未成年子女的成长权益。这是大河法庭弘扬深化家人改革的缩影,也是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实践。接下来,大河法庭将继续以“专业维和、柔性促和、多元融和”为目标,将司法为民的初心融入每一起家事纠纷的化解中,用温情与智慧书写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高荣华
二审 方亚丽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