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近日,我们迎来立秋节气。立秋虽然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但此时仍处于三伏天,炎热的天气持续,暑湿未退。与此同时,秋季的燥邪悄然而起,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市中医医院中医专家提示,此时养生需顺应自然变化,重在“养收防燥”,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立秋节气怎么补?
饮食方面,宜滋阴润肺,健脾少辛。秋季主“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主食上,建议适当多吃山药、藕、银耳、绿豆汤、雪梨百合汁等。水果上,建议选择有润肺、养阴清燥功效的食物,如梨、荸荠、葡萄、柑橘、桑葚等。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人体脾胃功能也需调整适应。此时应减少西瓜、甜瓜、黄瓜、丝瓜等寒凉瓜果摄入。过量食用此类寒凉瓜果,易损伤脾阳,影响运化功能,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尤其脾胃虚弱者更需注意。同时,尽量少吃葱、姜、蒜等辛味之品。
要注意避免骤补。民间有“贴秋膘”的说法,是因为人体经过夏天的消耗,需要补充能量和营养,为秋冬季节做好准备,因而可适当进补,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此时暑热未完全消退,人体消化功能尚未完全适应。此时骤然进食大量滋腻厚重的大补之物,极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虚不受补”,出现上火、腹胀、便秘等。进补原则是:调理脾胃、润肺补肺、增酸收敛、适量吃肉、补充水分、合理安排饮食时间。
起居要注意哪些?
起居方面,此时人体阳消阴长,应做到早睡早起。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除了做到早睡早起,还应争取每天午睡半小时。
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变大。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一方面,提醒我们此时着衣不宜过多,否则会破坏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反而容易受凉感冒,同时目前岳阳地区仍然处于高温状态,大家还要注意防暑;另一方面,一定要有防寒意识,不同人体质、身体状态不同,室内环境的差异,对衣着的需求也不一样。可添加一件薄外衣,以身体舒适、不出汗为度;晚上盖好薄被,护好腹部、后背和脚部,适当开窗通风;建议减少空调使用,也不宜对着门窗睡觉,避免受到冷风侵袭。
运动方面,应以轻松平缓、出汗较少为主,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项目。尤其是“秋老虎”尚在发威,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更应注意运动的适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