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盘龙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昆明市2025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在云南野生动物园举办。活动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近年来,昆明市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安全大局,落实《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作为COP15大会的举办地,昆明不仅见证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昆明时刻”,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昆明在生态保护实践中将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精品工程,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线上邀请专家学者、环保人士,开展生物多样性100课直播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分享保护经验,并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同时设置“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专栏,分享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邀请市民线上参与答题互动,赢取云南野生动物园、昆明植物园门票。同步开展的线下活动,以探索“奇妙森林”为主题,举办了“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生物多样性开放月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盘龙区生物多样性研学线路,同时启动了盘龙区第四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大赛。此外,线下活动还邀请了盘龙区部分中、小学学生代表,作为首批成员实地体验了研学线路,共同解锁生命密码,开启自然智慧。

作为昆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展示窗口,近年来,盘龙区按照系统谋划、串珠成线、整体打造的思路,充分结合生态治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建设了42个生态湿地,建成一个以“湿生植物”为基底、以“片植林木”为特色、以“本土植物”为基调的生态绿圈。通过“智慧监测+生态移民”工程,实现水源地全域数字化管控与人居环境优化,水源保护区水质常年稳定达Ⅱ类标准。水源保护区依托喀斯特地貌与天然湿地,重点保育了云南闭壳龟、海菜花等濒危物种,并融合“龙泉耕读”传统民俗,形成生态保护与乡土文化共生模式。世博园、金殿、云南野生动物园、黑龙潭公园、昆明植物园、扶荔宫等公园围绕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挖掘,推出了科普、研学等旅游产品,精心策划串联各景区景点的旅游线路,打造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廊道,在擦亮以“大世博片区生态科普旅游线路”为核心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名片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区建设。

开屏新闻记者 赵荣荣 文 龙宇丹 摄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