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第十二届五粮液“明天雕塑奖”入围暨获奖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开幕。来自桐梓县羊磴镇的素人艺术家李小松与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张增增合作的10余件雕塑作品,一举拿下“明天雕塑奖”年度公共艺术奖。值得一提的是,李小松成为该奖项举办12届以来首位入围的非学院派艺术家。

李小松和张增增的作品将生活日常元素融入艺术创作,在当天的展览现场吸引了众人驻足欣赏。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在观展后对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些作品具有艺术创作方法合作协商的开放性,改变了过去艺术家尊重自我的状态,带来了更多有价值、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生动诠释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

“艺术往往需要真诚的表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赞叹李小松、张增增的作品极为独特,他认为,这些作品不仅源于生活,背后还都隐藏着一段故事,这恰恰是吸引和打动人的地方。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陈克则用“充满巧思”一词来形容李小松和张增增的作品。他认为,素人艺术家与职业艺术家的协商创作方式,完美契合了羊磴计划“协商式艺术”的理念,更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开辟了一条极具探索价值的新路径。

“艺术创作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谢四川美术学院师生把我的作品带出了大山。”李小松获奖后激动地告诉记者,在四川美术学院师生10余年的艺术实践和帮助下,家乡老百姓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以艺术为媒介,把创意融入日常生活,让他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

张增增则认为,与李小松的合作更像是一场对艺术的未知探索,不仅激发和重构了自己的创作系统,还丰富了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他们以情感为基础,用协商式的对话赋予了材料新的艺术生命,让艺术观念与日常经验相互激发,形成了动态的创作生态。

据了解,“明天雕塑奖”由四川美术学院、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立于2013年,致力于挖掘雕塑艺术的青年创新力量。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873件作品。经12位评委三轮盲评、评审及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组艺术家入围。

在当晚举行的艺术家演讲秀暨颁奖典礼上,5位终评评委根据作品展陈效果及创作理念阐释进行现场评分,最终评选出年度奖、年度公共艺术奖、年度大奖等5项荣誉。

记者:李燕 郑海海 高师昕

部分照片来源:四川美术学院

编辑: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