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今年年初表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目前,各地正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进一步扩大准入范围

在这场民企与重大项目的“双向奔赴”中,随着准入领域不断拓展,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以投资大、产业链长的核电项目为例。长期以来,我国核电行业以国企为主导。5年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中广核苍南三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引入2%的民间资本,是民营资本首次直接入股核电项目。该核电站的二期工程则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获批的第三个核电项目,民间资本股比达到10%。

“参股比例显著增加,表明核电领域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也凸显出对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曙明说。

在江苏,民营经济已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江苏无锡围绕民营企业重点关切,强服务、重创新、优环境,精准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江苏南通则明确提出,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时向民间资本推介质态较好、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苏州市提出要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禁以任何形式增设民间资本准入条件,推动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

在广东省珠海市今年2月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当前珠海正以“行动方案+若干措施”的方式,构建应用场景创新开放的“四梁八柱”,通过制度供给释放创新动能,全面推动民营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资本深度嵌入应用场景建设。

从去年初至今年4月底,珠海已分类别、分区域、分批次公开发布160个应用场景机会、218个创新产品和87项场景能力清单,推动各区与企业开展精准对接。

全面清理隐性壁垒

2024年底,浙江对30多家参与过基础设施投资或有意愿参与的民企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周期较长、投入较大的项目,民企仍有顾虑。

规则公开透明,对民营企业意义重大。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小吃共富建设项目,浙江嵊州市委研究决定将项目地块一分为二,划出38亩由城投建设,剩余39亩由当地民企新锐万马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民间资本占总投资额达56%。“我们以公开招投标形式确定民营企业,确保规则公平公正。”浙江省嵊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招投标活动中排斥民营企业参与投标的行为,当地作出明确和细化。

市场准入“非禁即入”,全面清理对民营企业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深入破解民营企业不平等待遇……江苏无锡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公平竞争制度支撑、优化民间投资政策环境、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等,让民营企业家们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当下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企业正积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坚定了我们向这些领域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无锡格兰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波说。

不断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在各地精准施策扩大准入领域、全面清理隐性壁垒的背景下,民间投资活力尚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

今年以来,珠海市各级政府部门围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前沿领域,持续释放场景需求,推动技术供给精准对接,构建起“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的系统机制,为安擎科技等本地民营企业找到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的无人机研发公司——珠海安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莹表示,公司已构建起覆盖飞行前、中、后的全流程智能管控平台,实现规模化、常态化的安全飞行。刘莹表示,希望珠海市率先实现该项国家标准的地方化落地,构建低空监视示范区,推动更多试验场景转向规模化运营。

今年以来,香洲区通过座谈调研、点对点对接等方式,促成26个应用场景合作项目,涵盖智慧城市、交通管理、无人零售、边坡监测等多个方向。

珠海市无人系统协会会长、珠海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谢锋呼吁,持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特别是在政策先行、技术验证、市场培育等环节协同发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

张曙明介绍,浙江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更多优质项目,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并在项目推介、审批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更好了解“往哪投、怎么投”,不断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江苏建立了省级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库,使其在用地等要素保障方面享受省重大项目同等待遇,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下一步,江苏还将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两新’工作,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更多细分行业领域。”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说。(经济日报记者 薛海燕 喻 剑 柳 文 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