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截至今年初,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三成,当前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达数万亿元。随着科技发展,AI(人工智能)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养老模式,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AI在养老领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用途:
一是健康监测与预警。AI技术借助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这些设备收集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数据后,利用AI算法分析,一旦数据异常(如心率过快或血压突然升高等),系统会立即向老年人本人、家属或医护人员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医疗措施,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治的风险。智能药箱提醒服药时间和剂量,避免漏服或误服,结合AI预测药物副作用,提升用药安全。此外,还能提供远程医疗支持,通过视频问诊和AI诊断系统,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医疗服务,尤其惠及偏远地区的人群。
二是生活辅助。日常生活中,AI智能家居与机器人能为老年人提供诸多便利。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能依据老年人习惯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灯光亮度等;智能语音助手能帮助老年人操作电器设备,如开关电视、调节音量等,无需他们费力寻找遥控器或操作复杂的电器按钮,这对行动不便或视力不好的老年人特别实用。AI驱动的家务机器人可协助清洁、烹饪;养老机器人能辅助失能老人完成洗漱、进食等日常活动,减轻护理人员负担。同时在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方面也有极大提升,如跌倒监测与紧急呼叫,智能设备通过传感器识别跌倒、火灾等危险,自动触发报警并联系救援。智能定位系统可防止失智老人走失,实时追踪位置并提供导航支持等。
三是陪伴与社交互动。很多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边或社交圈子变窄而感到孤独。AI智能机器人可成为老年人的陪伴伙伴,能与老年人简单对话,回答各种问题,分享有趣的故事和新闻资讯。部分高级智能机器人甚至能识别老年人的情绪,在老年人感到沮丧或焦虑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有效缓解孤独感,丰富精神生活。
然而,目前AI在养老产业中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加强技术研发与适老化设计。技术研发人员要深入了解老年人需求和特点,开展针对性技术研发。例如,智能设备操作界面设计得简单易懂,避免复杂菜单和操作流程。同时考虑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听力、视力等障碍,优化设备的声音、图像显示等,如增大声音和字体等。
二是加强养老产业从业人员的AI技术培训,以便正确引导老年人使用相关AI设备。培训内容包括AI技术基本原理、常见设备操作方法、故障排除等知识。从业人员还应具备一定沟通能力,耐心解答老年人关于AI设备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心理。
三是促进多方合作与资源整合。AI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涉及科技企业、医疗保健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多个领域。需促进各方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完整的养老服务生态系统。科技企业提供先进的AI技术和产品;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知识和健康管理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则将这些技术和服务应用到实际养老服务中,共同推动AI在养老产业中的发展。
四是推动普惠化与成本控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设备成本(如将理疗机器人成本从几十万元降至家庭可接受范围)。探索医保覆盖智能养老服务,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