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初心启航,到遵义会议上的战略转折;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途中的坚韧不拔;从抗日烽火中的民族觉醒,到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时代答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系中,红色文化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精神长河,将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岁月的砥砺奋进、新时代的改革浪潮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征程中淬炼出的精神结晶,红色文化蕴含着信仰的密码、奋斗的史诗与民族复兴的价值图谱,是新时代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和“魂”。面对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思潮的交织激荡,以及青年群体信息接收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在高校教育场域中激活红色文化生命力,使其成为滋养青年学子爱国情怀的精神沃土,已成为关乎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战略命题。

红色文化在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弘扬路径

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思政教师可以整合丰富多样的网络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讲述革命历史故事、分析红色经典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等多样化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不同专业课,是实现专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打造跨学科课程体系,让红色文化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例如,在文学类课程中,可以通过剖析红色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家国情怀;在历史类课程中,可以通过梳理红色文化的历史脉络,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等。

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具体而言,组织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深入研读红色经典文献、提炼其中的核心思想并进行创造性表达,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举办知识竞赛,借助趣味化的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开办红色歌曲演唱、红色题材绘画等文艺创作比赛,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举办红色文化展览,展出红色文物、历史照片、革命文献等,全方位展示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同时设置必要的互动环节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讲解,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知深度。

利用新媒体平台。全媒体时代,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独特优势,建设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结合时代热点和青年学生的审美偏好,定期推送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以开展线上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可分设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等多个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微信公众号可以每日推送短文、图片或短视频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其传递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微博账号则可以通过发起话题讨论或举办线上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交流互动行列,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平台作品的制作需要兼顾内容质量和形式新颖,避免因作品同质化和低质化影响红色文化弘扬效果和爱国主义教育育人成效。

红色文化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传播方式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高校应依托区域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打造校本特色品牌,并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有效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进而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高校需要系统整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具体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遗址、纪念馆、文物等资源,以及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故事、革命精神、校史中的红色传统等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同时配备专业的开发研究团队,邀请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同时吸收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团队,以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质量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明确红色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地域文化属性,从中提炼出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定位。例如,可以围绕红色基因传承或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主题,构建顶层设计,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设计标识、宣传语、视觉元素等,以视觉化表达元素增强红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传播效果。

实施精准传播策略。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学生在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可以借助新兴技术实现红色文化内容的个性化推送,提高传播效果。实时监测和追踪学生平台浏览记录、行为轨迹、互动发言等信息数据,精准掌握不同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传播的兴趣偏好和实际需求,针对性推送与其需求相匹配的红色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碎片化时间内自觉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智能推荐算法功能,定制个性化的传播和学习路径,进一步细化面向不同群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内容、方式、效果等,促使红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眺望未来,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号召。当代青年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的使命,他们既是红色故事的聆听者,更要成为新时代红色精神的讲述者和践行者。作为高校,应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创新的方式,让红色文化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重庆移通学院副教授。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重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编号:23SKSZ078)〕

《青海日报》(2025年08月22日 第7版:理论特刊)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