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焦先生是一位直肠癌术后20余年的患者,5年前因直肠癌复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他一直规律随访,癌症病情稳定。然而,一年前,他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心跳增快,伴有胸闷、乏力、大汗等症状,甚至出现头晕、眼前黑朦等不适。起初,焦先生并未重视,但症状逐渐加重,频率增加。

经过多次住院检查,焦先生被诊断为冠心病,并伴有高血压(最高收缩压可达220mmHg)、腔隙性脑梗死及阵发性室上速等心脏问题。尽管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室上速射频消融治疗及药物控制,胸闷、乏力症状仍时有发作。焦先生便来到哈医大四院就诊。

通过详细评估,医生表示,由于肿瘤术后患者不敢进行科学的有氧运动,导致运动耐力重度减退,肺功能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减退。找到了原因,焦先生随即接受了心肺运动测试制定的有氧方案:第一周开始步行训练,每次开始前进行5分钟热身,运动时间持续至少10分钟,结束后进行5分钟拉伸运动。以后每周将每次运动时间增加5分钟,循序渐进增加强度,直至步行时间达30分钟,加上运动前后的5分钟-10分钟,每次运动时间40分钟~60分钟,建议每周3-5次的有氧运动。地中海饮食改良版:低钠高钾、Ω-3脂肪酸强化摄入,配合辅酶Q10营养补充。正念减压训练:每周3次冥想结合呼吸引导。

三个月后,焦先生复查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提示运动耐量明显改善,肺通气功能也有了变化。医生询问后,焦先生自诉日常活动没有不适了,轻便的家务活可以做了,之前随时会出现的胸闷乏力症状也消失了。

医生表示,术后或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一个月内完成首次心脏功能筛查,建立包含肿瘤科、心内科、营养师的多学科随访档案,加入“心脏康复日记”计划,记录每日症状、运动及情绪变化。心脏康复不是简单的“恢复训练”,而是通过科学干预重新校准生命节律。

龙头新闻·生活报 见习记者:李晓航;记者:王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