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联合支持的“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深化社区医防融合,通过推广成人疫苗接种服务新范式、发布实用科普指南,着力提升中老年及慢性病群体对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疫苗的接种率,助力构建全民免疫屏障,降低多病共存风险。

多方倡议促医防融合 发布成人接种“保典”

当前,我国正加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感染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会上发布的成人预防“保典”,由新华网联合公共卫生专家共同制定,涵盖成人疫苗接种时程建议及常见问题解答,为公众提供科学指导。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强调:“疫苗是消除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中老年人而言,流感、肺炎和带状疱疹疫苗可大幅降低发病风险,接种获益远大于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指出,78%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这类人群因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性疾病风险更高。她以带状疱疹为例称:“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增加39%,且发病后短期内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风险上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岳剑宁补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导致听力、视力损伤甚至心理问题,而疫苗可特异性预防此类痛苦。

健康社区探索疫苗接种新路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免疫行动”的前沿阵地,正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接种便利性。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静介绍,该中心将接种点下沉至社区服务站,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咨询与风险评估,日均服务超1500人次,接种率显著提升。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英明提到,依托医联体资源,社区联合三甲医院开展筛查、宣教及风险评估,推动流感、肺炎球菌和带状疱疹疫苗覆盖率增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冯录召表示,全国多地已试点“疫苗处方”、电子追溯系统及AI健康助手,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完善“全龄友好”免疫服务生态。

此外,国家卫健委近期印发《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试行)》,明确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尹遵栋指出,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的信任关系,有助于针对性科普疫苗知识,进一步激发接种积极性。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