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个季度,周方棚忙得不可开交。他不是在铜仁市印江自治县电商产业园的仓库里忙着分拣、打包货物,就是在田间地头为订单农产品开荒耕种。“仅1月至2月,我们已卖出4万余单产品,销售额达60余万元。”作为贵州家味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忙碌对于周方棚而言永远与希望和收获画等号。

多乾电商公司组织40多名“钟点工”对订单红辣椒进行分选、包装,及时发货 左禹华 摄(贵州图片库发)
而在10多公里外的新寨镇,电商驿站负责人张坤也没闲着。电商驿站直通车将周边村寨的货物拉到驿站,张坤负责分拣、打包、装车送往产业园的仓库,与此同时,她还得打理自己的网店、更新网络平台上的短视频,偶尔还会开一场带货的直播。
周方棚与张坤并不相识,他们也并不知道,各自的人生因印江自治县的电商产业发展产生了许多交集。

印江电商产业园仓储分拣中心,工人正在分拣订单南瓜 左禹华 摄(贵州图片库发)
早在2015年,贵州就已印发《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同年,印江自治县入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随即出台了《印江县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打通村寨与县城“最后一公里”的模式自此开始孕育,2019年就已建成电商驿站129个。
经过数年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省各乡镇、村寨逐渐落地开花,印江自治县也一直走在前列,以逐渐成熟的模式和完善的培训机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投身电商产业。2020年,在多个全国互联网平台淘来经验的“95后”青年周方棚返乡创业,在外当过家教、干过微商的张坤也回到新寨镇接手了当地的电商驿站,他们各自开启了自己的“数字生活”,在网络世界中,共同将家乡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新农人”在新寨镇“强村富民直播带货工坊”直播带货 梅亚军 摄(贵州图片库发)
周方棚和张坤只是贵州电商版图中的两块“拼图”,放眼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几乎都能找出电商领域的代表性人物。随着贵州在农村电商发展上的政策更加完善,培训机制更加有效,在这张描摹了10年的乡村数字经济图景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起手机参与其中。从业技能提升、就业前景广阔,他们也拥有了新的称呼:“新农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花茂村考察曾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10年过去,这些身在贵州沃野间,通过直播间传递到全国的笑脸,已给出了最佳答案。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