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午,九十一岁的郑爷爷颤颤巍巍地走进农行广东汕头分行辖属大华支行,手里紧紧攥着一部智能手机,眼神里透着几分无措。他忘记了手机银行的密码,无法查询自己的养老金余额。更让人心疼的是,当工作人员建议他请子女或晚辈协助办理时,老人只是轻轻摇头:“他们都没空。”这句话,让原本普通的密码重置业务,瞬间多了一层深意。
该支行工作人员没有让老人独自面对数字鸿沟。他们放慢语速,用最直白的语言解释每一步操作;他们递上老花镜,协助老人把手机屏幕调到最大字体;他们甚至拿来纸笔,把关键步骤写成大字指引。老人手指颤抖,点错了一次又一次,但工作人员始终耐心守候,没有一丝催促。一个小时后,当郑爷爷终于成功登录账户,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然而第二天,郑爷爷又来了——他又忘记了密码。工作人员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他们知道,对一位独居老人来说,能依靠的或许就是这些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了。这一次,他们提醒可以老人设置较为好记的密码,并在他的笔记本上做了醒目标记。当业务办完时,郑爷爷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服务态度真的很好。”
郑爷爷的经历证明,在适老化服务中,比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那份愿意为老人慢下来的心。金融服务从来都不该是冰冷的数字游戏。每一次耐心的等待,每一句放慢的讲解,都是对“金融为民”初心的诠释。
作者:辛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