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遂宁】

34岁外卖小哥李某

最近总觉得后颈发紧、后脑勺疼,

以为是送餐疲劳导致脖子僵硬,

习惯通过扭脖子来“放松”,

发出“咔咔咔” 的响声。

然而,

这天像往常扭脖子后,

突感天旋地转,右侧肢体无力

连手机都拿不稳。

经脑病科专科医生检查,

发现罪魁祸首竟是

他每天重复的“扭脖子”。

长期暴力扭动脖子,

让椎动脉内壁像 “墙皮” 般剥落,

形成了致命的椎动脉夹层。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椎动脉夹层是什么?

以及如何预防。

椎动脉夹层是什么?

椎动脉是给大脑供血的重要血管,行走于颈椎横突孔内。当椎动脉的血管壁因各种原因出现撕裂,血液会进入血管壁内形成夹层,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夹层动脉瘤。

(左:正常血管 右:狭窄血管)

椎动脉夹层的患病率约为(1.0-1.5)/10万人年,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

椎动脉夹层有哪些危险因素?

颈部外伤或机械刺激:颈部按摩、剧烈扭脖子(尤其追求"咔咔响")、瑜伽过度后仰、车祸撞击等因素可能引发椎动脉夹层。

基础疾病影响: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炎等免疫性疾病、马凡综合征、成骨不全症等疾病可能诱发椎动脉夹层。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血管健康;吸烟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管老化,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间接增加椎动脉夹层的发病几率。

椎动脉夹层的症状及诊断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椎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症状:眩晕、步态不稳、视觉异常、肢体麻木无力等。

头颈部信号:颈项部及后枕部疼痛、可伴有畏光、畏声等症状。

其他症状:可压迫颈神经根,引起颈肩部及单侧肢体的疼痛及活动受限。

部分症状短暂缓解后复发,

千万别忽视!

临床上如何确诊椎动脉夹层?

脑血管造影——金标准!

脑血管造影能够清晰显示椎动脉的走行及病变部位,通过动态、实时、多角度的观察,对血管管腔内结构提供了最直接、准确的观测,还能对血流代偿、侧支循环等情况进行评价。传统股动脉穿刺需卧床至少6小时,而经桡动脉(手腕)造影优势显著。

创伤小:桡动脉表浅,术后压迫止血即可,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尤其是肥胖患者。

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床,无需卧床制动。

更安全:穿刺局部损伤小,出血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护理方便。

椎动脉夹层的预防

做好这些预防,

远离椎动脉夹层!

血管及基础病防控:低盐(日

避免颈部不当应力:非专业人士勿进行颈部按摩或正骨;避免颈部剧烈扭转或冲击运动;在游泳时避免极端姿势; 避免猛回头,乘车系安全带防“挥鞭样”损伤。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改善血管弹性。

来源:遂宁市中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