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代表作,诞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泛好评。
电影中以一位经常做照梦的小女孩爱丽丝为主线,当她随着一只会说话的兔子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树洞后,就进入了一个神秘且神奇的国度,从而踏上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爱丽丝梦游的真的是仙境吗?其实更像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但在梦境之中,她不断地认识自我,成长蜕变,从开始的迷茫困惑到最终的自信坚定。
除此之外,《爱丽丝梦游仙境》借极尽荒诞的手法对现实提出期待,使作品一经出版就奠定其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而这种经典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创作出诸多前所未有但成功的“角色母题”。

01“爱丽丝”角色母题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是一位掉落兔子洞进入异世界,在不断探索、不断挑战中完成自我认知,达到成长目的,并最终回归现实的女孩。
由此,“爱丽丝”这个名字不再只有英文语系中“高贵”“尊贵"的含义,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组成元素。
“成长”元素
成长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品中最为人喜爱的元素,在诸如1951年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年蒂姆.伯顿导演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016年詹姆斯·波宾导演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中的使用,“爱丽丝”们都是中规中矩地出场,即为了变成大人,开始一场无所畏惧的冒险。

这些改编作品与原著的联系仍旧是十分紧密的,人物的内核及其代表的群体产生的意义基本与原著保持一致。
在这类作品中,一个脱离父权甚至是摆脱社会现实的女孩,开始主动选择自已的道路和生活,一旦这种选择完成,成长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
当主角完成这一任务后,随即可以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去面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所以在诸多的相关题材创作中,成长永远是是“爱丽丝”的首要内核。

“质疑”元索
在这种“质疑”系列电影的叙事中,女主角爱丽丝的出现方式大都是以从昏迷状态中苏醒的方式来呈现的,苏醒后的爱丽丝同时也对所处世界的真实性充满质疑。
这成为《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即对于存在的质疑和敢于行动的勇气。
在相关的各类题材中,女主角具有的显著特征就是对荒诞的环境的质疑,并最终从中获得答案进而完成成长。
在2009年尼克.威灵导演的电视迷你剧集《爱丽丝》中,爱丽丝是以一位都市女性的形象出现的。在同样的背景下,她进入一个更加残酷的异化世界,这是一个充满赌博、暴力、毒品的地带,使用“仙境”命名无疑更加讽刺。

女主角在这一极为荒诞的环境里冒险,明知其不可能却又不得不继续完成相应的行动。
这两个版本实质也是女性对于自己身处环境的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独立进行呼唤,而这也成为“爱丽丝”的一种特质。
“精神疾病"元素
在2016年的电影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中,女主角爱丽丝在电影开始,被人刻意安排到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电视剧《奇境传说》中,被医生强制治疗的“爱丽丝”同样在现实和异世界中苦苦挣扎。

延伸到现实世界,在神经学中有一种疾病,其患者在观察物体时,视觉会出现一定问题,看到的东西会忽大忽小,甚至会出现时空的扭曲感,这一疾病被命名为“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症”。
所以,“精神病”也成为“爱丽丝”的一个特质,成为创作者在创作时着重戏剧化的一部分。
02“红、白皇后”角色母题
红皇后也被翻译为“红心皇后”,是一个扑克牌女皇,这一女性形象外形怪异、性格暴戾,残暴地支配着居民,并时刻要将别人的头砍下。
经过后世人们的不断创作,红、白皇后也成为一组经典的对立人物母题。在这一双生的角色母题中,也同样包含许多有趣的元素。

03“世界秩序”的符号化
在其他不同题材的创作中,创作者同样更倾向于将红、白皇后这两个人物视为一种秩序的体现。前者是一种失控的、异化的秩序,后者是一种理想的、被认同的规则。
经过导演的再演绎,我们看到一位仍旧凶残但或情有可原的红皇后、一位善良勇敢却有一丝邪恶的白皇后,最终地下城市的主人被白皇后替代,收获了和平与安宁。
这两个角色对于整个故事都起到支配秩序建立、规划角色行动的任务,并各自代表两种极端的可能性,实则是原著《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人物在电影中的延续。

04“女孩们”的憧憬对象
在原著《爱丽丝梦个游仙境》中,除了爱丽丝之外,具备人类形象并且较为主要的角色就是红皇后。
这两个女性角色一方代表着受人“支配”的少女们,一方代表已经成年且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女性。前者为过去,后者为未来,共同组成女性的一生。

在故事中,爱丽丝有一个从象棋中的片小卒成为红色皇后的机会。但在这一机会面前,这个小女孩说道:
“我不介意当一名小卒,只要我可以成为一份子,尽管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女士。”
这里的“女士”指的就是红皇后,所以,红、白皇后不仅仅是秩序的代表,她们作为女孩的对立面,亦是成长、权力的象是征,而这些都是一个被“束缚”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孩子渴望成为的对象。

05“审判”情节的主导者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皇后同时还会担负起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亦是“爱丽丝”的一一种情节母题一审判。
在原著中,至爱丽丝曾经在众人面前接受审判。这一环节强调红、白皇后最终权力的彰显与旧有秩序的崩塌,强调由于主角的正确选择完成成长主题。

所以,红、白皇后的出场实则是一个小女孩的对立面一成年女性的体现,而这一成年女性所支配的世界观、价值体系中的价值高低正确与否是需要“爱丽丝”进行判断,而后展开行动,最终进行甄选完成成长的。
当然,对立面中亦不完全都是敌人,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有人来进行引领的,这就是红、白皇后都存在的意义。

总结: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理性代表者一成人的荒诞与逻辑的丧失,看到了秩序代表者一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与理智的混乱,看到了纯真代表者一孩子的勇敢与辩证的思考。引人深思,引人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