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一系列旨在保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法律规范调整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确保消费者在生活消费中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内容和目的

保护主体:最重要的主体是消费者,保护的核心是消费者权益。

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并在2013年10月25日经过修改,2014年3月15日实施。

法律目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法律原则: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消费者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依法求偿权等。

经营者义务: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并遵循上述原则。

法律适用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其权益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农民购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应参照该法执行。

法律结构

总则:规定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消费者的权利:明确消费者享有的各项法定权利。

经营者的义务: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应遵守的义务。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国家层面的保护和干预措施。

消费者组织:消费者维权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争议的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中国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