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实行房地产限售政策的主要原因和作用包括:
限制资金流动,稳定房价:
限售政策规定购房者必须持有一定年限后才能卖出房屋,这可以将购房者的资金冻结在楼市中,避免房价大起大落。短期内无法转手套现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了投机行为的发生。此外,限售政策还可以防止房价被过度炒作,保持房价的稳定。
区分刚需和炒房者,体现“住房不炒”原则:
限售政策与限购政策不同,明确区分了刚需购房者和炒房者。对于刚需和改善型住房者来说,限售几年对居住没有太大影响。而对于炒房者来说,被限售政策锁定在当地楼市数年,日子肯定不好过。限售政策的实施可以鼓励刚需购房,同时让炒房者对限购城市望而却步。
平衡房产需求,促进市场去库存:
限售政策的实施会导致商品房的库存量增加,进而引发开发商的降价或优惠。然而,由于限售政策限制了房产销售,开发商无法通过降价提高销量。购房者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限售政策可能导致购房需求被挤压,进而转向二手房市场,引发二手房价格的倒挂。因此,限售政策需要平衡好需求的关系,以促进市场去库存和稳定房价。
降低金融风险:
限售政策可以有效增加炒房投机者的持有成本,减少市场流动性的风险。通过限制资金流动,可以避免因投机行为导致的房价虚高,从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
托住房价:
限售政策通过减少新增二手房供应,形成2-5年的断档期,导致二手房市场供求失衡,从而托住房价。
锁定资金:
炒房资金锁定之后,可以减少对于其他领域物价的压力,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资金外流的压力。
行政手段:
限售属于纯行政手段,通过政策手段直接干预房地产市场,抑制投资购房持有者倒卖房屋从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综上所述,城市实行房地产限售政策主要是为了稳定房价、遏制投机行为、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市场去库存,并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房地产市场,以实现“住房不炒”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