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成人是18岁,而在潮汕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古时十五岁“成年”风俗,俗称“出花园”。表示孩子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

这是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同时也潮汕地区非遗项目。每年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大部分家庭是自己在家里办。

部分地区还保留着集体出花园的活动,一般是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活动当天村里满15岁男女的家庭,就会在祠堂或者村里的活动场地进行集体出花园活动。

2020年由汕头市政府组织的出花园活动

出花园的活动流程,潮汕地区各地都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当天先用12色花(12种不同的花草泡的水)沐浴,穿红衣服,围上新肚兜(一般是蓝色的,也有用红色的),家里需备鸡鹅鸭等三牲、猪肉、猪肚、猪肝、鸡蛋等,做红桃粿、石榴花粿,煮好汤圆等。准备好后祭拜祭拜“公婆母”,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虔诚地拜别“公婆母”,感恩“公婆母”的守护。

然后穿红皮屐

穿红皮屐

行“跳脚掠”仪式

行“跳脚掠”仪式

行头彩食礼,主要是要咬凤头,当凤头,中状元。

行头彩食礼

向父母长辈敬茶礼,感谢养育之恩,长大了要孝敬长辈父母。

敬茶礼

特别说明一下,以上流程中穿红皮屐和咬凤头是来源于潮汕地区的状元林大钦,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认为这是个好兆头,于是便有了,孩子出花园时要给买双红皮屐和吃鸡头。

而潮汕地区的“出花园”,起源就清朝康熙年间,《福州府志》即载:近世于冠礼鲜能行者,郡中惟一二礼法之家偶一举行。民间则男女年十六延巫设醮,告成人于神,谓之做出幼,是失礼愈远也。由此可知,行于祖庙、男冠女笄的古礼。可见出花园习俗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出花园习俗也迎来了各种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红皮屐,换成了现在可穿出门的各种红色鞋子,等等更注重其实用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