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济源讯 原中伟 吕健平
在省委“四高四争先”目标引领下,河南济源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一季度交出外贸亮眼答卷:进出口总额达123.8亿元,同比增长10.9%,规模居全省第二,创历史同期新高。通过“政策赋能+民企发力+结构升级”,济源外贸实现量质齐升,为全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济源动能”。
外贸数据亮眼:量质齐升显韧性
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济源以“稳外贸、促创新”为主线,一季度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10.9%,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白银、黄金、陶瓷产品等“新老三样”表现亮眼:
-“老三样”稳中提质:白银出口29.1亿元(增长23%),黄金出口4.9亿元(增长17%),持续巩固传统优势。
- “新三样”异军突起:金属型模、陶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4.2%、298%,新增耐火材料、阴极铜等48种出口商品,彰显产业转型成效。
- 进口“强基固链”:金属矿砂进口84.9亿元,占进口总额99.9%,其中银矿砂、锌矿砂、铅矿砂进口量分别增长9.3%、106.5%、123.3%,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关键资源支撑。
民营引擎驱动:超九成增长彰显活力
济源外贸的“韧性密码”在于民营经济的澎湃活力。一季度,济源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16.4亿元,同比增长23.2%,占进出口总额的94.1%,成为稳增长“压舱石”:
- 出口爆发增长:民营企业出口38.4亿元,同比激增59.7%,金属型模、陶瓷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印证“智造转型”成效。
- 进口规模稳健:民营企业进口78亿元,增长10.7%,通过资源型进口与加工贸易联动,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 “朋友圈”持续扩容:新增19个贸易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显著,彰显开放格局。
结构优化升级:“新老三样”齐发力
济源以“四高四争先”目标为指引,推动外贸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跃升:
- 传统产业“破圈”:依托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有色金属、水处理剂等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豫光集团、金利金铅等龙头企业发力“专精特新”,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 新兴产业“破局”:纳米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一季度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增长76.3%,成为外贸新增长极。
- 开放平台“破壁”: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济源通过“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复制推广152项制度创新成果,吸引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加工贸易占比突破60%。
“四高四争先”:政策赋能绘就开放新图景
济源以省委“四高四争先”目标为纲,打出政策“组合拳”,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政策精准滴灌:设立外贸专项补贴,近三年累计投入1944万元支持中欧班列开行,累计发运368列、货运量超百万吨,打通“陆海新通道”。
- 创新生态培育:深化与中科院、哈工大等科研机构合作,建成4个院士工作站,推动“白银分子育种实验室”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产品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 营商环境优化:实施“一企一策”服务,为外贸企业开辟通关、融资、人才等绿色通道,2025年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培育外贸“领头雁”。
从“规模争先”到“质量争优”,济源以“四高四争先”为引领,以开放创新为翼,将外贸增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2025年,济源将持续发力“千亿级企业培育”“2000亿有色产业集群”等战略,推动进出口规模再攀新高,为中原崛起注入强劲“济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