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纪学敏 黄新宇 姜心源 滨州报道

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做好能源保障工作,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稳定供应对于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山东省能源局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山东省2024年重大项目,阳信县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的建成,不仅能为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还能提高县域内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近日,大众网记者来到阳信县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现场,感受电网能源供应发展新动能。

“我们的项目分为两期,一期规模10万千瓦,二期规模20万千瓦。一期有44套电池组和22套pcs电池。场地内还建有220千伏升压站1座,240兆伏安主变压器1台。”阳信县新能源集团董事长助理、项目工程部经理,阳信县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负责人邢恩智向记者介绍,一期于3月下旬成功并网投运。

记者看到,现场纵横交错,排列有序的就是一个一个的电池组。“储能项目可以比喻为一个大型的、固定的充电宝,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电池组就像是一个小充电宝。在电网谷值时,它们可以将电储存进来,在峰值时候将电输送出去,起到一个调峰的作用。”邢恩智说。

这里提到的电网调峰用到是一项新型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该技术可以对电网“削峰填谷”,具有不消耗化石燃料、不受地理因素限制、寿命长、无二次污染、效率高等优点,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种创新实践。电化学储能技术发电功率调节灵活、调节速度快,项目的建设及投运能有效平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特性,参与电网调峰,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提高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不仅如此,储能电站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和使用。邢恩智告诉记者:“该项目电池储能系统使用寿命能够达到15年以上,在放电深度为80%的情况下,电池循环寿命在6000次以上,减少电池更换节约运行成本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一期的建成及成功投运为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这里将利用一期项目内空余土地进行二期项目建设,并于2025年底建成并投运。届时,将进一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升电网保供调峰能力,助力阳信县实现清洁能源利用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