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夏能源网

作为未来主流电池材料选择之一,磷酸锰铁锂正成为材料厂商的“新宠”。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公众号hxcn3060)获悉,4月18日,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瑞象”)年产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项目首期工程竣工投产典礼在甘肃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

据介绍,该项目的产线采用全流程智能化控制,生产效率较行业提升30%,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磷酸锰铁锂产线。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兼具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的优点,被认为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主流电池材料。因此,最近两年,众多材料厂商涌入这一领域,大量布局产能。

就在不久前,山西特瓦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西长治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

然而,激烈的产能竞赛已令磷酸锰铁锂未成主流先过剩。未来,“内卷”已成必然。

地方政府助推,押注磷酸锰铁锂

简单来说,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就是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加入适当的锰元素而成。和磷酸铁锂相比,磷酸锰铁锂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等优点,理论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高出20%;和三元材料相比,磷酸锰铁锂电池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高。

同时,磷酸锰铁锂的材料复合性还很强,能与三元材料混合使用提升电池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号称“最严电池安全国标”的GB38031-2025将于2026年实施,其要求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在该国标的高要求之下,磷酸锰铁锂更具竞争优势,其高热稳定性将加速替代中低镍三元材料。

时代瑞象是业内较早布局磷酸锰铁锂的企业。

早在2023年6月,时代瑞象就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电池新材料研发检测中心。该检测中心配备53台尖端设备,涵盖从材料合成到电池组测试全流程。该研发检测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为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同年8月,时代瑞象又与复旦大学签订锰基正极材料技术服务协议,拟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在行业中形成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综合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时代瑞象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项目投建过程中,当地政府是重要的“幕后推手”。

该项目是白银市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在落地过程中,用地缺口曾成为最大阻碍。白银高新区立即建立项目服务专班,牵线搭桥,全力攻坚土地协调难题,同时还开启全程跟进模式,在项目节能与环评批复、施工许可证办理以及35KV电力专线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协作,加快了项目的落地。

时代瑞象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项目共分三期建设,目前已投产的为一期年产2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85亿元。

10万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与白银市的东方钛业10万吨磷酸铁项目、甘肃银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8GW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等形成产业集群。

产能已过剩,材料厂商仍加速扩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已建成的磷酸锰铁锂产能达到36万吨左右,有规划建设的产能超过100万吨。另有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磷酸锰铁锂材料需求将超30万吨,市场规模突破180亿元。

如此看来,目前国内已有的磷酸锰铁锂产能已经能满足5年后的全球市场需求,磷酸锰铁锂已经产能过剩。

在此背景下,国内众多材料厂商依然在加快布局磷酸锰铁锂,预计2025年磷酸锰铁锂产能过剩情况将愈发严重。

磷酸铁锂正极龙头湖南裕能(SZ:301358),已于2024年底投产了云南裕能二期年产16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该项目加上同时投建的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合计规划的总投资达到了80亿元。

德方纳米(SZ:300769)目前已建成11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预计2025年提升至44万吨/年。同时,德方纳米的磷酸锰铁锂也在行业内首个实现乘用车装车,用在宁德时代的M3P电池搭载于智界的S7/R7、享界S9、星途瑶光等车型。

容百科技(SH:688005)国内磷酸锰铁锂固相1万吨/年项目已建成,计划2025年在中、韩建成14万吨/年的产能,2030年底在中、韩、欧、美共建成56万吨/年的产能。

此外,还有多家二三线企业也纷纷加入磷酸锰铁锂的产能竞赛:当升科技(SZ:300073)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第一阶段已投产,产能为4万吨/年;光华科技(SZ:002741)已建成年产3000吨磷酸锰铁前驱体产线;振华新材(SH:688707)已完成中试验证;富临精工(SZ:300432)正在进行产品开发及客户验证。

华夏储能注意到,磷酸锰铁锂前景虽然良好,但从目前业内产能扩张来看,将重蹈磷酸铁锂产能过剩的覆辙。磷酸锰铁锂赛道的未来,“内卷”在所难免,最终恐怕仍要走到“大洗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