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出台政策措施、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一季度新增企业1310户,同比增长45.23%
4月10日,总投资15亿元的电力设备检测中心项目签约落地青岛自贸片区,拟布局国家智能输配电装备、新能源电器装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电力设备检测研发基地。
这是青岛自贸片区经营主体迅猛增长的最新案例。2024年,片区新增企业5219户,增幅高于全市约1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片区新增企业1310户,同比增长45.23%,居全市第一;新增纳税主体970户,企业整体保持活跃向好态势。更可喜的是,这些新增企业里高新技术、科技研发类占比较大,与自贸区战略定位高度契合,将为片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引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发展越好,经济发展的质量越高、活力更大、前景更广。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为经营主体快速落户、安心建设、稳定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吸引更多企业踏上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经营主体快速增长
结构呈现“三高”特点
2月18日,希腊Phoenix Register of Shipping(菲尼克斯船级社,简称“PHRS”)领取其青岛公司营业执照,正式落户青岛自贸片区。作为入级总吨规模位列全球前十的船级社,PHRS落户填补了青岛作为国内主要港口城市在重要船级社总部上的空白。
3月18日,迪拉姆特种设备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完成注册,落户青岛中德生态园。该公司由瑞士公司独资设立,主要从事工程特种装备的科技服务、技术咨询及进出口服务等业务。
1个月内落户两家外资企业,这是青岛自贸片区经营主体快速增长的一个缩影。青岛自贸片区审批管理部副部长周蕾介绍,片区重点在准入、数字赋能等方面做了突破,包括落地“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绿色低碳准营新机制”“登记注册知识图谱”等,有效提升了准入效率。此外,“一企一照一码数字身份服务体系”也为经营主体提供了全面的数字化服务。
快,在迪拉姆特种设备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身上体现得很显著。该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后,园区招商团队快速对接服务,使其短短50天便确认投资意向并完成注册,24小时内即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及印章。
“这里的团队服务非常高效专业。”迪拉姆特种设备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德烈亚斯表示。“相信我们将亚洲区总部落户在这里将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PHRS联合创始人达莫波洛斯·扬尼斯表示,未来拟以青岛为原点辐射周边区域,陆续布局全国业务板块,预计3年内可新增入级船舶300艘。
“从一季度新增企业来看,片区经营主体结构呈现‘三高’特点。”周蕾介绍。首先是产业聚集度高,片区五大主导产业占比近九成;其次是科技含量高,基因科技、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快速崛起;三是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德语区企业已有65家,还新增了丹麦企业,形成了“高端制造+科技服务”的国际化布局。
“真金白银”助企发展
政策叠加频添利好
项目快速落地,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是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强化政策支持,在提升服务、优化环境方面给予多要素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后,多方铺垫带来的结果呈现。
2024年,青岛自贸片区先后出台《支持航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深度整合仓储物流、先进制造等产业链优势资源,双重赋能下,2024年片区驱动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外贸进出口约占全市20%。今年,片区政策出台更加密集,为企业经营叠加更多利好。
新年伊始,《青岛自贸片区关于实现2025年经济“开门红”的若干措施》印发。工业产值符合条件最高奖励50万元、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业企业最高奖励10万元等措施,为企业送上新春政策“大礼包”,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2月,片区聚焦培育和集聚贸易总部企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和大宗商品贸易高质量发展,集中出台多个政策“大礼包”,“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
比如,推动贸易总部高质量发展方面,财政资金支持类政策对首次认定为区贸易总部企业的,在政策实施期内累计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落户奖;对实现提能升级的给予最高不超过600万元的提能升级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方面,促进商贸业龙头企业交易规模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对年度内、外贸排名前五的企业给予特殊贡献企业激励,单个企业最高给予3000万元的奖励。片区还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大宗商品贸易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片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银行贷款提供风险缓释,进一步缓解民营贸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金骏云达供应链(青岛)有限公司通过青岛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将一批航空专用产品以跨境电商9710方式申报出口,全国首单航空专用产品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落地;全省率先推出代理服务管理制度,首创“备案管理+信用约束+联合惩戒”三维监管体系,构建全链条规范化市场准入新生态……惠企政策之外,青岛自贸片区同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打通更多环节流程,为企业发展经营带来更多便利。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企业经营“快马加鞭”
1月7日,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在深圳召开,青岛自贸片区获评“2024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园区”称号,这是片区连续4年获评该称号。在高质量营商环境赋能下,2024年片区新形成32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带动5万余家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发展,18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
营商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先手棋”。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青岛自贸片区正将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功能充分释放,打造更高版本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024年8月,青岛自贸片区成立营商环境工作业务团队,成为片区最年轻的新部门之一。今年,该部门将重点围绕片区企业对政策、诉求、市场的“三个刚需”,打造让企业更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按计划,今年片区将高效配置服务资源,深化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优化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实施投资管理服务、工程建设审批、财税金融领域改革,探索数智园区建设、土地要素保障新模式,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绿色自贸试验区样板。
2024年11月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当天顺利拿到不动产权登记证;今年2月18日,继完成竣工验收备案3个月后正式投产——作为日本独资制造业实体项目,日本荏原环境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完工即使用”。
在青岛自贸片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像日本荏原环境工程项目和迪拉姆特种设备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一样,在落地、开工、投产各个环节上“快马加鞭”。这种优质的服务保障,在为企业省下大量前期成本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效应,让更多企业慕名而来。
“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利用好营商环境联动服务站、涉外商事调解中心、涉外检查服务中心等平台的功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更多的意外之喜。”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高善武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