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水稻育苗关键期,在辽宁省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记者看到,依托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提供的先进设备,该所构建起“智慧植保”体系。通过部署测报灯、小气候观测站、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等16台套设备,结合AI图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病虫害疫情实时采集、智能预警和精准防控。据介绍,该系统可覆盖20亩观测隔离场及露地隔离种植圃,形成从地面到天空的立体监测网络,大幅提升病虫灾害响应效率。
也因此大连市病虫害识别与监测技术培训会于4月23日,在位于普兰店区丰荣街道的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召开。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农业病虫害监测正迈向智能化、精准化,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注入科技动能。此次培训会标志着大连市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迈出关键步伐。
在种子研发端,研究所创新采用“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技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今年水稻育苗前夕,研究所从大连市水稻种子资源库中精选“莲粳4号”软米稻原种一代,经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实验室辐射处理,种子寄回后立即进行浸种、药剂搅拌处理,催芽后于4月28日进入塑料大棚育苗。眼下,稻种已萌发,即将破土而出。
加速器诱变育种,是将诱变技术、基因测度手段与水稻种籽性状统计分析协同整合,采用高能电子束或X射线对育种材料进行辐射处理,使DNA结构发生改变,诱变结构发生改变,诱变产生变异。
与传统的育种方式相比,具有生物学效应高,突变谱广,突变率高,诱变后代稳定快,诱发变异新品种选育周期短的特点。该辐射诱变技术,基因检测技术,工厂化选育技术整合,属国际农作物育种首创。这是我国乃至全球首台套作用于植物诱变育种的重大科学装置,2023年10月获国家专利发明证书。
“连粳4号”是2024-2025年大连市主推的唯一一个水稻主栽品种,“今年将在全市推广20多万亩,科技正成为守护大国粮仓的核心力量。”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智能监测与种业创新融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硬核”支撑。
(作者: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