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以来,西营门街用“一老一少”民生工程叩开经济新局,既破解了老龄化社会痛点,又激活了年轻消费潜力。西营门街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围绕民生服务与产业升级双向发力,实现养老康养与商业消费两大领域重点项目“开门红”,以“一老一少”需求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银发经济”标杆落地托起幸福养老新高度











作为西营门街重点打造的康养产业标杆,泰康之家·津园项目即将于6月正式投入运营。这座总投资额超10亿元、建筑面积达14.3万平米的养老社区,不仅配备1600个养老单元,更创新性嵌入二级康复医院及180个医疗床位,形成“医养结合”闭环服务。项目负责人透露,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未来将辐射京津冀地区高端养老需求。
西营门街道经济办主任党相茹

泰康之家作为我们街里的重点项目,街里建立了常态化走访机制,由主要领导带队,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同时协调区里各委局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为项目的顺利建设保驾护航。
西营门街建立的‘一把手’包联机制,联合区住建、卫健等部门专班推进,仅用3个月就解决了管线迁改等12项难题。街道通过“超前介入+全程陪跑”的服务模式,助力项目从图纸走向现实。该项目的落成预计将带动周边医疗、家政等配套产业升级,创造逾500个就业岗位。
“青春磁场”强势崛起点亮城市消费新地标




与银发经济遥相呼应的是年轻消费力量的蓬勃生长。位于王顶堤商贸城核心区的小城里生活广场已开启试运营,2.5万平米的立体空间内,电竞主题馆、网红餐饮、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渐次铺开。项目运营方介绍,首层20余家品牌商户入驻率达100%,二、三层沉浸式体验区预计暑期全面开放,将打造“15分钟青春生活圈”。 新的商圈瞄准“00后”消费偏好,引入剧本杀旗舰店、国潮直播间等新兴业态,未来还将联动高校举办创意市集。新商圈的蓝图,正与西营门街“产城融合”战略深度契合。该商圈全面运营后,预计年客流量突破200万人次,成为拉动夜间经济的强力引擎。
“店小二”服务筑基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西营门街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通过建立“项目管家-部门专员-街道领导”三级服务体系,推行“问题清单48小时响应”机制,2024年首季累计为企业解决证照办理、用工对接等难题37件。街道还创新“数字政务驿站”,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6%。 站在新起点,西营门街正谋划更大手笔:年内启动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二期工程,同步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招商,构建“银发经济+青春经济+智造经济”三驾马车。
西营门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王玉

2025年,西营门街将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开新篇、谋新局、启新程,在高质量发展上善作善成、见行见效。
一是大力推动产业焕新,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结合我街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依托一中心西院和泰康津园养老社区,重点围绕医疗、康养等大健康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支持达仁堂京万红、乐仁堂等老字号企业产品更新、工艺焕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品质、增强活力。加速推进全区首个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卞兴地铁站周边城市更新)建设步伐,同时积极谋划、加快推动大明道以北片区城市更新。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实现产业功能导入、服务配套升级、人居环境改善,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
三是大力改善民计民生,强化服务、增进福祉。加速推进西营门街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民心工程,加快实施老旧小区电梯更新等民生实事,持续推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安全生产行动,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