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酒香绵延千年。
作为中国酱香白酒的核心产区,仁怀市的白酒产业在传承古法酿造技艺的同时,正以品质创新、销售破局和文化赋能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链升级之路。
从一粒高粱到一杯美酒,从一方酒窖到全球市场,仁怀白酒产业在守艺与焕新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守艺:千年酿造,匠心传承
走进茅台镇文中酒业的生产车间,热气腾腾的酒糟刚从酒甑中取出,制酒工人严洪文挥动着铁铲,熟练地将酒糟摊凉。“摊凉的厚度要控制在五到六公分,这全靠多年的经验。”严洪文一边操作一边说道。
从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到九次蒸煮、八轮发酵,12987酱香酒酿造工艺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文中酒业品牌运营总经理曾旭介绍:“我们采用传统的12987酿造工艺,选用本地小红缨子糯高粱,皮厚淀粉多,必须经过多轮次蒸煮和发酵,才能将淀粉转化为酒和香味物质。”这种复杂的工艺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是对酱酒品质的极致追求。

为确保每一滴酒的品质,文中酒业设立了酒体设计部,由多名省级白酒评委组成,他们每天对各轮次基酒进行品评和勾调。
省级白酒评委李霜表示:“存放多年的基酒可能会因多种因素产生瑕疵,我们通过四次分型定级,淘汰不合格的酒,每年大约淘汰几十上百吨,最终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焕新:文创赋能,销售破局
在坚守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文中酒业也在不断创新。
今年,公司在原有主打产品“小白坛”和“黑金”的基础上,开发了“八大祝福”“福寿安康”“文关公”“武关公”等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酒质上乘,包装设计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招商经理代永凯介绍:“现在的消费者不仅注重酒的品质,还追求个性化的包装设计。我们推出了108款文创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生肖、姓氏或祝福语选择酒瓶和包装,满足个性化需求。”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也让酱香白酒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广泛传播。

在销售模式上,文中酒业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下依靠经销商网络扩大销量,线上则通过网络直播拓展市场。公司专门搭建了直播平台,主播们通过各网络平台向全国网友推荐产品。
“懂酱酒的朋友们直接选择文中酱酒,文中酱酒的口感、酒体风格,本真好味道,一喝就知道!”直播间里,主播小雪热情地向观众介绍。
这种直观、互动的直播销售方式,不仅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酱香白酒的独特魅力。小雪表示:“通过直播,我们让更多喜欢酱香型白酒的朋友了解文中品牌,了解我们的酒体,也让更多人认识到赤水河酿造的好酒。”
文化赋能:从“酿好酒”到“卖好文化”
在产业链延伸上,独特的酒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2021年,文中酒业建成了一个酒文化馆,展示酱香白酒的历史、工艺和文化内涵。馆内通过实物展陈、互动体验和多媒体展示,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酱香白酒的酿造工艺和文化传承。

“酒文化馆不仅是一个展示酒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承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综合空间。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感受到酒厂发展的历程和酒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化馆解说员徐龙静介绍说。
文中酒业总经理王纯陆表示:“我们在坚守传统酱香工艺传承的同时,科学地酿酒,坚持质量是底线,不断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我们的目标是让高品质的酱香酒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未来:从“一杯酒”到“一条链”
在仁怀市,像文中酒业一样的酒企还有很多。
他们正努力让产业链从“酿好酒”延伸到“卖好文化”,拉长酒产业链条,把“一杯酒”做成“一条链”。从传统酿造到现代科技,从线下销售到线上直播,从产品创新到文化赋能,仁怀白酒产业在守艺与焕新中,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赤水河畔的酒香,不仅承载着千年的酿造智慧,更寄托着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希望。未来,仁怀白酒产业将继续以匠心守艺,以创新焕新,让这杯“酱香液体”陶醉世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记者:向维忠 陈春江 仁怀融媒 蔡娜娜
编辑: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