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鹏程 通讯员/穗规资宣)近日,广州市南沙区成功办理全省首例海底隧道不动产确权登记。此次确权采用三维立体测绘技术,不仅为海底隧道等复杂海洋工程的不动产登记提供了“南沙样板”,也为全省海洋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权益保障探索再添新成果。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的新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至兴中段项目用海横跨广州、中山两市,用海类型为路桥用海,用海方式为海底隧道,用海空间层为底土,其中洪奇沥水道涉海段属于广州市南沙区管辖范围,横门南汊涉海段属于中山石岐管辖范围。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该项目用海的批复,由广州市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下称“南沙区分局”)收到广东南中城际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办理该项目海域使用权首次登记申请后,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三维地籍调查规程》及海域管理相关政策,首次将三维立体分层理念引入海底隧道确权登记。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海籍调查并绘制宗海图,明确隧道主体、附属设施及周边海域的空间权属关系,实现“纵向分层、横向分界”的精准确权。
“这相当于为海底隧道发放了‘立体身份证’。”南沙区分局不动产登记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底隧道涉及航道、渔业、生态等多重空间关系,分层确权能有效避免权属交叉和开发冲突。此举不仅提升了海域资源利用效率,还为后续海底电缆管道、海上风电等项目的产权管理提供了借鉴。”
南沙区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重要片区,近年来持续深化海洋领域“放管服”改革。此次海底隧道三维确权将进一步推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市场化。下一步,南沙区将探索推广这一模式至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等新兴领域,助力构建“蓝色经济”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