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的嘉宾前往联想天津未来中心和天津新松智慧产业园进行参观。图为联想天津未来中心。 记者 赵建伟 摄

  “数字经济”“数智赋能”“数实融合”……如今“数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昨天,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的一场现场体验活动,让120位来自上合组织国家的嘉宾走进联想天津未来中心和天津新松智慧产业园,了解数字化转型为工业带来的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管理变革等,沉浸式感受天津的全“数”前进。

  在联想天津未来中心,巴基斯坦大使馆经济公使阿斯拉姆·乔杜里说:“坦率地说,这里给我太多的意外和惊喜!”在一层大厅,悬于上方的长环形LED屏幕缓缓降下,“拼接”成一幅“AI(人工智能)历史长卷”,将“从天津卫到天津‘未’”的故事呈现眼前。如果说这已经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行业智能展厅和智能制造工厂的参观更令他“目不暇接”,“让我最难忘的是,联想负责人介绍利用AI算法,智能排产系统可处理每日上千笔订单,把过去1至2小时的排程时间缩短至不到10分钟,产量提升19%,产品质量也随之提升。这些解决方案非常值得其他国家的工厂借鉴。”

  “联想让智能制造与绿色零碳同向而行,体现了中国企业在低碳方面的责任担当。”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乌兰·努希茨汉说,天津之行让他收获颇丰,了解到很多天津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对于柬埔寨端华大学汉语言专业负责人林建平来说,天津之行让他对中国的乘“数”而上有了更深了解:“柬埔寨在利用AI技术方面还处在基础水平,我想把在联想看到、学到的经验回去告诉柬埔寨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充分有效地去运用AI技术。”

  轻盈舞动、整齐灵活,在天津新松智慧产业园的调试测试区,刚刚被制造出来的AI机器人牢牢吸引了嘉宾的目光。“这批机器人将出口到土耳其,助力当地制造业发展。”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松介绍,“从ERP(企业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到MES(制造执行)系统,再到人力资源平台等,五六年时间,企业全方位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最直观的成效是,产品优良率从曾经的80%多提升至现在的98%。”

  看到熟悉的机器人“身影”,乌兹别克斯坦电子与电器工业管理协会副主席卡莫利丁·哈桑诺夫非常兴奋:“我们协会有400多家工业企业,很多都在使用新松机器人,非常智能且精准。这次来天津,看到特别多和新松一样先进的企业,也结识了部分企业,希望能找到合作契机,推动中国企业到乌兹别克斯坦来投资发展。”

  “新松正在承担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通过机械臂将生产效率提升到极高水平,这对于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令土耳其共和国贸易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司前司长、亚太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穆罕默德·博兹库尔特印象深刻的是,参观中他看到新松机器人能适配于不同领域的各类生产场景,且新松的产品已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他感到“中国技术”越来越在提升各国制造业竞争力上发挥关键作用。

  从“眼见为实”的智能工厂到“触手可及”的数字场景,嘉宾缘何处处“惊叹”?通过一组数据便不言自明:今年一季度,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32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4%。当得知天津已累计培育4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今年还将新培育不少于100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后,柬埔寨商务部国务秘书谢拉塔表示:“这座城市在AI技术、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

  “要把中国的AI经验带回国”“点赞中国技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寻求更多合作契机”……这些跨越山海的共鸣,恰似天津数字经济强劲跃动的脉搏之声,为千行百业持续注入生生不息的新动能。(记者 史莺 记者 赵建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