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有250公斤豌豆苗通过航空物流发往沪深市场;

乘上飞机,最快只需7小时便可出现在广州超市的货架上;

来自大通县的豌豆苗正不断出山达海,“鲜”动四方!

在我市大通县城关镇下寺咀村的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一株株嫩绿的豆苗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当下正值豌豆苗采摘期,清晨6点,不少村民便早早开始了采摘工作,手指翻飞间,一簇簇带着露珠的豆苗被整齐码进竹筐。“这豆苗脆生生、甜丝丝的,不少地方可都抢着要呢!”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均气温仅4.9℃,昼夜温差达15℃。正是这份“冷凉”,孕育出豆苗独特的清甜口感与丰富营养——具有蛋白质、维生素C、叶酸、钙、铁等丰富的营养素,更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多种特质让它成功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今年,大通县的豆苗4月10日开始播种,5月21日开始采收,到早霜来临结束,历时130天左右。鲜嫩的豌豆苗采摘下来后,将直接转运至冷库,经预冷、包装等程序后,直接采用冷链物流方式发往广州、上海等地,让“鲜”味更持久。“由于省外很多地方夏季高温天气无法种植豆苗,大通县的豆苗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大通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广生介绍道。

据介绍,今年大通县豆苗的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亩,覆盖城关、石山、塔尔等5个乡镇,每亩产量稳超300公斤。主要销往广州、上海、香港等省外市场。“5月至10月期间,我们可向香港、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送高原冷凉夏菜600余吨。按每公斤35元计算,2000亩豆苗产值可达2100余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可实现利润700余万元。”张广生说。

“豆苗采摘期间,村民们每人每天可采摘50斤至60斤,最多可以达到70斤左右。采摘豌豆苗是按‘计件’计算工资,对于大家来说,也是笔不错的收入。”张广生告诉记者。豆苗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蔬菜基地变身为了“绿色银行”!据了解,仅大通森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每天便能够带动务工人数300余人次,整个生产周期可带动1800人次就业,人均收入达1.6万元左右。

如今,围绕豆苗产业,大通县正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豆苗生产规模和标准化水平。同时,打造豆苗单品基地,推进机械化播种、分拣包装、预冷处理、保鲜仓储、冷凉配送、初加工等环节的发展。目前,大通县建立了“配送龙头企业+蔬菜基地+辐射带动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了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通森田、汇丰农业、景兴和永存基地等已备案为供港澳蔬菜基地,豆苗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正进一步提升。

站在观景台上俯瞰,连片的豆苗田如碧色绒毯铺展至天际。微风吹过,千万株豆苗轻轻摇曳,仿佛在应和这片土地上正奏响的乡村振兴交响曲,大通县的高原冷凉蔬菜豆苗走上外地人餐桌的画面似乎就在眼前。(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