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石磊:筑起预防海啸的“城市堤坝”
2025-04-18 00:07:00
△ 石磊委员(中)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走访调研。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石磊:
“安全是建筑的第一要素,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必然是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三年的履职经历让我坚信,政协委员的建言既需专业深度,更需人文温度。”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在专业研究之初未想过自己会与“海啸”这一自然灾害产生如此深刻的联系。直到一次在致公党党支部内部讨论参政议政课题时,几位从海外归国的教授提到:“中国沿海城市的海啸防御研究比较薄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自此,“预防海啸”成为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关注的课题。我常往返于深圳、上海等国内沿海城市,目睹这些经济重镇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却鲜有人关注潜在的海啸风险。调研中,一个事实更让人警醒:很多学者认为,越洋海啸对我国影响很小,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越洋海啸波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另外我国还有宽广的大陆架,所以越洋海啸进入我国近海后能量衰减很快,不易引起灾害。但从地质构造来看,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边缘,地震活动频繁,有发生局地海啸的地质条件。因此,2024年初在海归专家指导下我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加快中国沿海城市海啸灾害研究的提案》。2024年8月,自然资源部经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来提案答复函,表示认可提案指导性建议,并将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提升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发布了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要求针对地震引发的海啸等灾害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财政部支持海啸灾害相关领域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等中央级科研院所开展自主研究、改善科研条件、加强人才团队建设等。这些反馈让我深切体会到“政协委员”四个字的分量。有人问我:“一名建筑学者为何执着于预防海啸?”我的答案始终如一:安全是建筑的第一要素,而科学的城市规划必然是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体现: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三年的履职经历让我坚信,政协委员的建言既需专业深度,更需人文温度。
采访整理:肖一笑(见习)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叶瑶楷(实习)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