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 深圳报道

“很难预测美国掀起的关税战何时结束,但很显然美国不可能成为这场关税战的胜者。”4月27日,在由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东盟经济关系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教授指出,过去几十年来,东亚经济体的产业链供应链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而得以成长,因此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不仅将反噬其身,也将对东亚许多经济体带来一定冲击,各方需做好应对准备。

郑永年谈到,在过去十余年,亚洲一直是和平稳定发展的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和东盟就已经在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10月,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发表《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自由贸易快速发展。郑永年提出,中国、美国以及东亚其他经济体一度形成了“三角贸易关系”。即中国作为重要的出口加工平台,自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进口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在中国总装成制成品,并进一步出口到全球主要消费品市场,如美国市场(包括金融市场)。过去几年,该地区则进一步往“新三角贸易关系”发展——即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零部件及中间产品,完成组装后销往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市场。郑永年认为,这也是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可能对该地区经济体带来重大冲击的原因。

在美国掀起关税战的背景下,围绕如何稳定东亚区域经济增长,郑永年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东盟应保持团结协作。东盟一直是促进亚洲区域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当前由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东盟再次面临挑战,因为其中许多经济体的发展都以出口导向为主。如果东盟内部出现分裂,那么东盟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也不利于本地区的稳定;

第二,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都应保持开放。东亚经济体都应该采取开放的政策来推动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推动该东亚经济繁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开放的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全球经济发展行动。中国致力于推动高水平开放,坚持多边主义,并将继续加强其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有鉴于此,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将有利于双方共同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并且发挥东亚地区的增长潜力。在此方面,中国与东盟有条件继续深化合作,比如在投资、技术以及供应链方面。

第三,中国和东盟也应为世界多边主义的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并建立一个公正且包容的国际秩序。这需要产业界以及学界为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共同市场”提供更多可行的措施建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