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4月20日

欢迎收看

新华每日播报·一周精选 镜观中国

北京大风

4月12日,北京出现大风天气,身着古装的游客在北京鼓楼景区游玩时用手扶住头饰,以免其被风吹掉。

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中国海警强化黄岩岛海域执法服务

这是4月12日拍摄的在黄岩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无人机照片)。

在广袤的“南海蓝色粮仓”,几乎每天都有上千条渔船进行捕捞作业。近年来,中国海警依法加强了对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海域的管控,通过登临检查渔船等方式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渔民捕捞作业,有力捍卫我国海洋权益。

新华社记者 梁舜 摄

超2万尾中华鲟子二代放归长江

4月12日,工作人员将中华鲟投入放流装置。“放流中华鲟 共护长江美”2025年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举行。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多彩活动庆祝傣历新年

4月13日晚,人们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澜沧江畔放飞孔明灯。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上海320米空中观景台开放 全景俯瞰城市天际线

4月14日,人们的身影映在白玉兰观景台的玻璃上。

4月15日,位于上海白玉兰广场顶层的The Stage白玉兰观景台正式对外开放,市民游客可在320米高度,全景式欣赏充满魅力的城市天际线。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西部陆海“氢走廊”正式投运

4月14日,氢能重卡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等候发车(无人机照片)。

当日,随着10辆满载货物的氢能重卡从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驶出,西部陆海“氢走廊”正式投运。 这条西部陆海“氢走廊”始于重庆,最终抵达广西钦州港,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将带动重庆、贵州、广西周边中短途支线物流应用场景,是我国西部地区氢能产业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我自主研发儿童用磁悬浮“人工心”成功植入

4月14日,医务人员展示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

4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外宣布,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患儿在“人工心”辅助下,心肺功能平稳恢复。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庆祝泼水

4月15日,人们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泼水广场泼水狂欢。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 摄

海上田园奏响海带丰收曲

4月15日,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海域船来船往转运海带(无人机照片)。

近日,“中国海带之乡”福建省霞浦县35万亩海带迎来采收季节。在霞浦县沙江镇,养殖户们利用晴好天气和潮汐便利,昼夜抢收抢晒海带,海上岸边一派繁忙丰收景象。2024年,霞浦全县鲜海带总产量160多万吨,总产值约35亿元,海带相关产业就业人员达5万余人,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神舟二十号计划近日择机实施发射 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4月16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在垂直转运中。

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中国“智造”全球抢单 绿色创新引领市场潮流

4月16日,客商在广交会上参观了解一款智能冰箱。

在第137届广交会上,各类融合绿色创新理念的“智造”产品备受外商青睐。智能节能设备、环保科技产品等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宁夏贺兰山:普氏野马引入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这是4月17日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普氏野马(无人机照片)。

普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了对普氏野马进行保护,从2024年开始,宁夏分三个批次将18匹普氏野马从新疆引入宁夏贺兰山,实施野化放归工作。2025年4月13日,被引入贺兰山的普氏野马在野外顺利产下一匹小马驹,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引入工作取得初步成功。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丝路枢纽“扩容”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启用新航站楼

4月17日,由乌鲁木齐飞往广州的南方航空CZ6024航班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起飞。

当日,我国向西开放重要空中门户——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启用新航站楼,“扩容”后的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较原有机场保障能力增长两倍以上,成为进出境旅客的“新国门”。

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