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4月27日电 题:邓晶:煤化工一线的“铿锵玫瑰”
新华社记者杨帆
爬上十几米高的塔架,邓晶和同事开始进行巡检工作。从她所处的位置眺望,整个甲醇装置厂区尽收眼底——一个个巨大的反应炉,高耸的烟筒,还有各色复杂排列的管路。
这里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邓晶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8年。

2025年4月,邓晶在厂区进行巡检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2007年,开滦集团开始转型进军化工领域。那一年邓晶以中润公司第一批技术工人的身份,加入到厂区的起步建设工作中。
“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看着这些设备一点点搭建起来,管路逐渐密起来,这些都是大家的心血。”邓晶说。
邓晶深耕的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领域,是利用煤在炼制焦炭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来生产工业基础原料甲醇,这是开滦集团京唐港煤化工园区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份工艺复杂、危险系数高的工作。
“公司的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项目在十几年前可借鉴的操作经验几乎没有。”公司甲醇分厂厂长袁守敬回忆,邓晶总是“泡”在岗位上,凭借不断地摸索和积累,成了一个技术全面的操作手。
一次装置即将投产时遭遇的设备事故让袁守敬记忆深刻:一台大型运转设备突然出现异常高温和高压,随时可能引发爆炸。邓晶冷静判断,在几十秒时间内发出各种指令。温度降下来了、压力卸下来了、氧气等各种介质控制住了,避免了一次串压爆炸事故。
对技术的精确果敢掌控,让邓晶“一战成名”。
“懂,就不会怕。”邓晶嘴边总念叨的这句话背后,是她经年累月钻遍每台设备、跑遍每根管道的执着,是她翻烂技术图纸、预设各种紧急工况的严谨。
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专业追求,让她在短短5年内就掌握了甲醇中控室所有岗位的操作技能,成为公司唯一的女值班长。
2017年,邓晶刚到工段长岗位时,二级加氢脱硫槽的槽体卸料口一个30厘米的焊道裂缝由于之前处置不彻底,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进度。
于是邓晶开始研究工艺流程,反复计算提出处置方案,成功解决了焊道裂缝问题,减少甲醇产量损失8280吨,为公司增加利润662.4万元。

2024年5月,邓晶(右二)和同事在工区进行设备巡检。(付卫峥摄)
2014年,邓晶创新工作室成立,她先后带领工作室团队累计完成创新项目40余项、提高装置产能10%,其中有的开发专利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的技术改造实现国内首创应用,为企业创造效益上亿元。
“技术工人的舞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阔。”邓晶说,这也鼓励我始终能有 “忘我拼搏”的劲头。
2020年,邓晶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多名高技能人才陆续在各级比赛上获奖,其中2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5人获得“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3人获得“唐山工匠” ……邓晶不仅自己在成长,也带动了整个团队的进步。

2023年4月,邓晶通过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受访单位供图)
在从“工”到“匠”的进阶之路上,邓晶的脚步愈发坚定。近几年,她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通过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直播授课,并参与多场全国技能竞赛活动的裁判、评委工作,将一线经验技术传递给更多同行。
这朵来自煤化工战线的“铿锵玫瑰”,用她的专业与坚守证明了劳动者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绽放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