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入伏,气温升高降雨增多,蚊虫开始大量繁殖。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蚊虫给人们带来“红包”的同时,还容易引起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乙脑,需要警惕。

专家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牛等家畜是乙脑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尤其是猪,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为重要,往往人间乙脑流行前2至4周,猪群中已广泛传播。乙脑经蚊虫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于水塘、池塘或灌溉稻田繁殖,主要在傍晚或夜间活跃,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牛等家畜后再叮咬人,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使人感染。

专家介绍,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经过潜伏期4至21天,一般为10至14天。大多数感染者无症状,少数呈现典型乙脑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病死率较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乙脑减毒活疫苗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在8月龄和2周岁龄分别免费接种1剂次。

专家提醒,公众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乙脑早期症状的警觉性,一旦出现急性发病、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者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全媒体记者 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