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
运城晚报讯(记者 杜磊)近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校长从教意识、教师从教行为、学校办学行为、学生常规管理及奖惩机制5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其中,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方面,要求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作息时间,确保在校生每天学习时长不超过7小时,早晨上课时间不得早于8点,走读生夏季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20,冬季不早于7:30,寄宿生起床时间夏季不早于6:50,冬季不早于7:00(初三年级可适当提前10分钟)。学生到校后,在正式上课之前,学校不得组织除早读、跑操外的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30(初三年级可适当延迟10分钟)。做好学生睡眠管理,确保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2:00,保障学生每天不低于9小时的睡眠时间。
同时,合理控制作业总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长不得超过90分钟,避免负担过重,严格落实“作业长”制度,每天作业量由班主任统筹把关,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如项目式学习、实践性作业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坚决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合理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安排晚自习的学校,原则上学生在晚上离校后,不得布置任何书面作业。周末、寒暑假及其他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积极开展“阳光阅读”“阳光体育”活动。各初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各校要制定详细的阳光阅读活动计划,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或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要确保开放时间不少于每天6小时,定期更新书籍,丰富藏书种类,涵盖经典名著、科普读物、文学作品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鼓励学校积极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各学校要统筹课内课外时间,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刚性保障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时,在不增加在校时长和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用好地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挖掘课时资源,保证初中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体育课安排要编入课表。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不得以非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后延时服务、体育社团活动、体育拓展项目课等替代体育课。完善课间休息和活动安排,每天上午、下午应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鼓励将课间休息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在规范校长从教意识方面,要求广大初中学校校长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坚决反对过度强调应试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并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关键能力。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政绩观,不得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推动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