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吗?在我看来,不尽其然,似乎人性中的丑陋要远胜于良善。
当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时候,就会展现出人性善良的一面,不能带来利益的时候,就会发现人性是自私和冷漠的,当拿走人们利益的时候,人性就会以险恶面貌出现在你的眼前。
事实上所有的关系,本质上都是靠利益来维系的。当然也有例外,有如亲情。然而归根结底是自私的体现。因为你不会对别人付出如亲情般的无私奉献的。

一般来说,喝不醉那是喝得少;以德服人是实力欠佳;见色不迷那是有自见之明;淡泊名利,那是无奈实之举。
其实,只有拥有过,才有资格谈放下,唯有经历过才配谈看破。
别总是自以为是的佯装高大上,一会人生如梦,一会又万法皆空,踏实和务实不可或缺。
在自己并为家人未实现财富自由之前,理想不要树立的那么宏大或好高骛远,因为不切实际的梦想,只会徒增伤悲。
要知道,物质是文明的基石,离开他一切会成为口若悬河的夸夸清谈。精神追求固然重要,但建立在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精神世界,无异于空中楼阁。在风雨飘摇中,随时都可能会坍塌。
曾经的我们被教育得太过善良,丧失了设防的能力,同时也丢掉了应有的血性,乃至于忘记了我们到底是猎物还是猎人。

当今社会,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我们就会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忘记了自己是猎人的时候,就必然会成为别人腹中的食物。忘记自己已经是猎物的事实,就会成为毫无戒备、任人宰割的羔羊。
社会的残酷,人性的丑陋,在这个世界里会展示的淋漓尽致。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毫无道德底线的伪善之徒,比比皆是。我们应该选择低头,还是奋力抵抗,发人深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是一种非常人所能企及的境界,无异于传说。
成长要求我们作出选择,上课和上当,不上课就会上当。固然,上当同样会促进成长,只是弯程太多会影响我们成长的速度。
认知提升的途径有两个,教育和教训。不受教育,你就会被教训。然而教训未必就不是好事。
生活中,为什么总会被嫉妒伤害?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你的生活胜其一筹,但不是很多。

罗素曾言: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是啊!这就是人性。如果有一天飞黄腾达,强大到让人难以望其项背,那么他们带给你的便是发自内心的仰慕,无与伦比的尊重,乃至于不由自主的敬畏和极尽全力的吹捧,以及无怨无悔的服从。
不要轻信,这是睿智的生活态度。所谓的两肋插刀,只不过是酒精燃烧下的激情乱语,待到酒意褪尽,他们会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山青水秀,才是真理。而自己也要时刻谨记,别人家的屋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有把小伞实惠。面对丰厚利益面前别说是两肋插刀,说不定还会插你两刀。人性之冷,不仅会冻僵人的灵魂,还会让这个世界再无春天。所以记住,无论是风光无限还是失魂落魄,能够依靠的人,除了为数极少的部分亲人和朋友之外,只有自己。

事实上,天真和幼稚往往与愚昧和无知没有多少区别。
现在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与老人互动相处十分不易。事实上,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仿佛所有老人随岁月流逝,年龄增长,都会和蔼可亲,良善有余。
然而,遗憾的是,事实却是不尽其然。有的人,在成长中改变的仅仅是容貌,而本性却是丝毫未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些人穷是有原因的,有些人穷到老更是有原因的,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值得同情,更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值得可怜。
不要让他们的所谓的好心禁锢了你的思想,人渣不分男女,邪恶不分年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
过期食品毫无营养可言,极可能让你中毒身亡,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经常用年龄衡量一个人的智商,简直愚蠢至极。

吃软不吃硬符合普遍人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更符合商业精神,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技巧,会赢得一半人的好感;学会分享,懂得让利,会俘获一大半的人心;如果两者都成为你的强项,那么就会获得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剩下的极少部分,可以忽略不计,敬而远之。事实上,也不可能获得百分百的结果,因为总有一部分人—-刀枪不入。人生苦短,记住,把宝贵的时间用在正确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