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原文: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前两句诗意: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后两句诗意: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小结:这首诗苏轼借庐山烟雨浙江潮,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


诗人的言外之意就是:他终于亲眼看到庐山烟雨与钱塘江潮水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诗中“到得还来别无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原来如此。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庐山烟雨与钱塘江大潮,在苏轼早年的人生认知和晚年的人生认知中,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生的感悟和境界也不一样了:最初的山水是纯自然的山水,而大开顿悟时的山水已经是禅悟的山水,禅与自然合而为一了。

我反复读了这首诗,我不懂佛法,也不解禅理。

这首诗给我的感悟是,庐山烟雨,亲自用双腿丈量它的山山水水,亲眼目睹浙江大潮的风起云涌,才能真正领会山水的内涵,才能洞察风云的变幻,由表及里,思想得到升华以后,才能使躁动的心归于平淡。

再看“庐山烟雨浙江潮”,啊!“原来如此”!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笑话。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去上厕所,听到几个小女生窃窃私语:“啊!老师刚才放屁了呀”!“我也听到了……哈哈哈”!

这是典型的“庐山观潮”事件吧!因为在小女生的想象中,老师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不是俗人,不会随便放屁的。这也太不美好了吧!

她们罔顾事实,产生了过分的美好期望。在这个事情中,小女孩有错吗?一点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