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直接侵权行为
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间接侵权行为
销售专利产品的零部件、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者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械设备。
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者委托,擅自转让其专利技术。
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如果被控侵权技术方案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和权利人所主张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完全相同,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等同原则:当侵权物的技术特征同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在表面上看不相同,但实际上实现了相同的功能、达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时,视为等同,也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禁止反悔原则: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维持专利权有效过程中所放弃的内容,不能再纳入专利保护范围。
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
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
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实施行为必须侵犯了受专利法保护的专利产品或方法。
专利侵权的例外情况
对于已经过期、宣告无效或放弃的专利的实施,不属于侵权行为。
如果是为了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技术,或者个人出于爱好或自用等非盈利目的制造、使用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的行为,则不属于侵犯专利权。
在判断专利侵权时,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解析请求项和被控侵权对象的技术特征。
2. 比对技术特征,判断是否符合文义读取。
3. 如不符合文义读取,检核是否适用均等论。
4. 检核均等论的主张是否违反其他限制事项。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并进一步确定侵权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