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文人最容易伤情的季节,曾留下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一首首秋日绝唱。现在,我们在深秋里将重温并欣赏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原文: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①

[ 清 ]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②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③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作者与背景: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自幼饱读诗书,康熙十五年进士,官一等侍卫,深受康熙赏识。他曾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咏三叹,后一病不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其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纳兰性德一生共有两位红粉知己,一是原配夫人卢氏,另一个是汉家才女沈宛。他十九岁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为她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词。沈宛则是浙江吴兴江南小有名气的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人生最后结识了沈宛。因为二人才气相通,遂结良缘,成为了纳兰性德的红颜知己。

纳兰性德性格德落拓不羁,秉赋超逸脱俗。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平步宦海,但他对官场厌倦,对富贵蔑视,对仕途不屑,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流连向往,使他长久以来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注释:

①柬:给……信札。如,柬房(旧时官署中負責处理书札往来的部门)。

②“何事”句:用了“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名不详,婕妤(jié yú)是宫中嫔妃,品秩仅次皇后、贵人,位视上卿,秩比列侯,在昭仪下。她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辞赋家,钟嵘《诗品》曾将班婕妤列入上品诗人十八位之列。

班婕妤以其美貌和才华深得‌汉成帝的宠爱。后被赵飞燕姐妹以参与“‌巫蛊”案所谮,受到谗害逐渐被冷落,自请退居长信宫侍奉皇太后,心情悲苦,曾作《团扇诗》自伤“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她以团扇自喻,借团扇闲置抒发被弃之怨情。这里是指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③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用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传奇”典故。

据《太真外传》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结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后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随驾禁军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不诛难慰军心,最终玄宗不得已赐白绫一条,将其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后多以“夜霖铃”指惹人秋思的凄凉夜雨声。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⑤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抒写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最终被抛弃的“闺怨”之情。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古辞《白头吟》有“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元稹有《古决绝词》三章,故词题有“拟古”二字,是假托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控诉伤害她的男子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坚决分手)。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整首词里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也是千古爱情名句。“初见”一词一下子就将人拉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初恋曾那么地深情、甜蜜和温馨,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蓦然回首,曾经沧海,这一切却成为过去。“秋风悲画扇”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用班婕妤被弃典故里的“秋扇”见捐这个意象,来比喻本应当相亲相爱却相离相弃,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又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俱往矣,曾经的山盟海誓都化作了云烟。

第二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第三句“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用了唐明皇与杨玉环凄美的爱情典故。“骊山”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雨霖铃”指肠断马嵬坡。“骊山语”“雨霖铃”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意在‘决绝’,却仍是一腔怨情而不生怨,这就更加深婉动人。第四句“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化用李商隐《马嵬》诗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比翼连枝”暗指曾经“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誓愿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此句从女子的幽怨中透出,尽管如此,情感仍然坚贞。

全词语言流畅,清丽婉约,哀怨凄婉,曲折缠绵,可谓格高韵远,富有哲思,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