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清晖园是承载400年历史的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园内布局精巧,建筑、水系、植物相得益彰,一起去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吧。


值的点赞的是深受大家尊敬的领队柳惠敏老师,现是广州红阳竹笛乐队的负责人。他70多岁了说自己是退伍不褪色的文艺老兵,要带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他每天写日记,精彩,已写了4540篇。这回带队团友、老战友、文艺爱好者、摄影师、美女小玲和张医生等好友一早从广州出发,又是他喜乐安康的一篇。

岭南园林历史悠久,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佛山梁园被称为“广东四大名园。坐落在大良镇清晖路上的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作为清晖园主他,筑园奉母,也以园林之美寄托了隐居故里后的文人情怀。

何谓“清晖”?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有一解释: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因此,“清晖”即是“山水”。“清晖园”的名号取自南朝名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颂喻父母的养育恩德。在孟郊的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句子中“晖”引申为“母爱”。清晖园之“清晖”,是在用古训提醒自己“父母在,不远游”。

清晖园内还有许多彩色玻璃、灰塑、木雕等装饰,其中灰塑作品《白木棉九鱼图》《苏武牧羊图》是园内历史较久的灰塑作品,园内最古老的建筑——碧溪草堂(建于1846年),是一座水磨青砖临水平房。草堂内的屏风上刻有96个形状各异的“寿”字,俗称《百寿图》。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


笔生花馆展厅

第一部分「造园」。对古人而言,园林为游览场所,他们观园赏景,吟诗作对、弹琴弈棋。旁边场景展示了园林生活中的“焚香抚琴”, 琴音绕梁、一缕青烟直上,静与动之间,沉淀的是文人哲思,流淌的是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文人情怀,皆因抚琴能养性,焚香可静气。

第二部分「园主」。营建者以园林为生活场所,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琴棋书画诗酒茶,园主人于风月竹窗前吟诗抒怀,“品茗论道”,在清新淡雅的茶香中挥毫泼墨,将人生情怀融入这方天地;在诗意的园林里闲情逸趣,寻求一种意境和豁达。




清晖园楹联随处可见,对句则更是徒增诗情画意。诸如“月写个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临风把酒摩牛斗,对月吹箫引凤凰”“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读来无不赏心悦目,涤荡肺腑,使人沉醉。说水为财,可以聚敛富足,如果说窗为镜,能够照见品味,那对联诗文则是清晖园的点睛之笔。在清辉园中,人们时时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状元堂的典雅、惜阴书屋的肃静、真砚斋的墨香都会令人心神安宁,犹如置身于书斋之中。

清晖园八角壁裂池此池建造手法别具一格,池壁用大小不一的石块嵌砌而成,接口处不用灰泥粘结,历时百余年,依然牢固如昔。中间有个个使用陶瓷建成的雕塑,大抵是九龙戏珠的场景

八角壁裂池

清晖园一勺亭就是这么一座普通的亭子,相对园中其它建筑,它显得不那么起眼。亭子由六根亭柱合围而成,两侧有联曰:月含清露湿,花出白云明。亭子依湖傍柳,正是游客休憩的好地方。


团友感言:从热闹的现代都市,回归到传统的岭南园林之中,感受古时候的那种韵味,能够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放慢脚步漫步在亭台楼阁、石山、小桥、曲廊之中,听着流水的声音和鸟叫声,看着鱼儿成群在水景池中游动,感受着岭南特色的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等的艺术风格,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种美好的境界之中!

“食在广东”,不可错过的还有顺德的美食。

楼老师一行在顺德鱼人码头海员河鲜店、大腕茶私房菜,品尝到各式粤菜,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感受顺德文化的重要部分。途中,楼大师为大家演奏了他2020年受邀出席央视春晚节目《扬鞭催马运粮忙》等演奏曲,张兴敏医生给大家讲的保健知识、摄影师肖宗泉老师为大家拍下精彩瞬间都获得阵阵鼓掌声和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