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属于成都代管,曾经的名字叫彭县。在20世纪,彭县属于成都北部比较有名的一个县。

在那时候,彭县的县城叫天彭镇。天彭镇当时位于彭县南部平原地区,距成都市区39公里,东连清平乡,南接致和乡,西靠西郊乡,北邻利安乡,面积3.6平方公里。

彭县地图

要说天彭州的历史,那可还真算得上历史悠久。北周(公元557—581年)年间九陇郡、县移治于后来的彭县县城东南大缺口一带,隋即于此设置濛州,唐于今天彭镇置彭州。

同时,废濛州城为九陇县治。今县城周围尚残留有九里三分的古城埂子,即系隋、唐时城垣所在。

明英宗天顺时期(公元1457-1464年)知县侯福始于古城内新建周长四里四分的土城。

明朝宪宗成化(公元1465-1487年)初,知县李能又进行加固并浚凿城壕。

彭县影剧院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扩修为砖城,周五里六分。设门五:东朝阳、南阜财(乾隆五十三年改名迎薰)、西涵江、大北门拱极、小北门延秀。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呈十字形分布。

在清代,天彭镇属于南乡绣城里。辛亥革命后称城厢。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叫城厢的地方真的是海了去了。隔壁不远的成都市青白江区有个著名的千年古镇,不就叫城厢镇么?至今还保留这个名称,也是不容易。

民国14年(1925年),天彭镇曾建市政公所,24年为城厢联保。

彭县人民医院

民国29年(1940年)于南街设中心镇,包括附城郊区。初编为50保,后缩编成28保。

建国初,天彭镇属于彭县第一区,后来又改为第八区,辖东、外东、南、西、北、外北、延秀7个街公所。

1955年,废区改名城关镇,并将所辖之郊区分别划归清平、致和、人和、利安4乡。

1958年10月,郊区社队并入红旗公社为直属菜蔬营。

1961年红旗公社撤销,始由环城的东郊(今属清平乡)、来寿(今属西郊乡)、双龙(今属致和乡)等16个大队组成菜蔬公社,驻地在今外东敬老院。

1962年体制调整,菜蔬公社撤销,除小部分划归附近公社外,余由城关镇领导。

1980年,地名普查中,城关镇更名为天彭镇,属县辖区级镇,驻地大北街。

2015年,天彭镇被撤销,更名为天彭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