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位家长都非常关心的大事

如今研究高考政策变成了家长的必修课

每年高考录取期间都会听到家长抱怨说

“孩子分数够,但没被录取

“分数过了本科线,应该被本科招生院校录取”

其实,很多情况是由于大家对这个“线”的理解存在差异。大多数家长了解高考录取的基本规则,知道本一线、本二线、投档线、调档线等概念,但也确实有些家长搞不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今天,就来了解下这些“线”都是什么

01

高考切线

高考过后,考试院都会公布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切线

考试院公布的切线截图如下↓

怎么来的?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分批录取,根据每个批次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一个分数线,每批次录取考生时一般不得低于该分数线,这个分数线就叫该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02

重点线\本一线

重点线,又叫第一批录取院校的控制分数线。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重点线的说法,只有本一线。这两个“线”是一个意思。本一批录取院校大多为重点院校,所以很多人也会说重点线。

关于福建省内本一批的数据分析,戳下图查看↓

03

本二线

下图是今年福建省内本二院校文理科投档最低分,填报志愿必备哦!

理工类文史类04

投档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切记:投档分不等于录取分!

上了投档线为什么没被录取?

其中有个投档比例的问题,不同的批次,投档比例、录取模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咱们大福建:

A提前批

实行梯度志愿:

投档比例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由高校自主确定。

B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本一批、本二批:

实行院校平行志愿

专科批:

实行专业平行志愿

其投档比例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00%执行,其中部署及省外本科高校按原则上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05%执行

在模拟投档时,省属高校本科批的投档比例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05%,部署及省外高校一般不超过110%

PS: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同学们在填报院校志愿时,身体符合报考条件、服从调剂,一般情况下高校会承诺进档不退。

考生“上线落选”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考生的投档成绩达到了相应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就是切线),但没有达到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也就是学校投档线),档案办法投到学校,无法录取。

二是指考生的投档成绩达到了所报学校的调档分数线,档案已经投到这所高校,但是,因为学校审阅档案后因各种原因(比如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不服从调剂等)认定不宜录取,作退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