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与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天干分阴阳:

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

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同属于阳,分属于阳,同样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

丑、卯、巳、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五行】

五行说是将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五行不断的运动变化才创造出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因此世界万物都带有这五种元素的内在气质。

天干地支的五行

天干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关系

天干地支为五行五行分阴阳四象而来。

十天干:

五行木分阴阳为甲乙,甲为阳木,乙为阴木。甲代表乔木,乙代表灌木。甲代表树干、乙代表树枝。

五行火分阴阳为丙丁,丙为阳火,丁为阴火。丙代表太阳之光,丁代表蜡烛之光。

五行土分阴阳为戊己,戊为阳土,己为阴土。戊为城墙土,己为河边土。

五行金分阴阳为庚辛,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庚为大金属,辛为小金属。

五行水分阴阳为壬癸,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壬为大河水,癸为阴沟水。

十二地支:

五行木分阴阳为卯寅。

五行火分阴阳为巳午。

五行土分阴阳为丑未、辰戌。

五行金分阴阳为酉申。

五行水分阴阳为亥子。

【四时五方】

春季:其位东方,名为甲乙东方木。

夏季:其位南方,名为丙丁南方火。

秋季:其位西方,名为庚辛西方金。

冬季:其位北方,名为壬癸北方水。

而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其位中央,时间为农历的三、六、九、十二月,为四季交替之时,名为戊己中央土。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有人认为,中央土为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并批判了中央土为一个月的说法。这里其实并无需太过较真,因为五方的内容在很多预测之法上都有所应用,有的预测之法在“一个月”的标准上建立,有的预测之法是在“十八天”的标准上建立,并没有绝对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