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西山脚下,在城西区核心地带,高高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四四方方夯土台,这就是历经一千多年风雨,曾经无比辉煌的南凉古国点将台,又名虎台。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虎台西去县治五里,有台九层,高九丈八尺”,“相传为凉王所筑,秃发傉檀太子名虎,或是其所筑,或曰将台,极盛时曾陈兵十万检阅”。


虎台遗址又名南凉虎台遗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宁市西郊,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王在西宁建都时的重要遗迹,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公元414年,南凉为西秦乞伏炽磐所灭。


原台共九层,台下可陈兵10多万,台上用于军事检阅,现仅存土丘。现存台高30米,周长360米,当地群众称其为“将台”或“点将台”。


虎台历经1600余年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西宁历史的兴衰变化,是先民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虎台遗址在青海省的历史文化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


每次走过虎台,你都会被虎台雄浑苍凉的历史厚重感深深打动。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修筑这样一个宣扬国威的点将台绝非易事。它凝聚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汗水,伴随暮鼓晨钟的交响流传至今,人心深深震撼,为之沉醉。透过点将台的气势磅礴,我们仿佛望见了南凉古国陈兵百万,雄踞河湟,骑兵旋风一般来往于祁连腹地,杂沓于罡风凌冽的西海草原,逡巡于西宁古道和乐都旱台地域。


南凉建国仅存17年,定都西平,后迁都乐都。凉王秃发乌孤,传位秃发利鹿孤,又传位秃发傉檀,虎台为凉王秃发傉檀之子,自幼习武,熟读兵书,志向远大。可叹在其父远征乙弗部落时,不听老臣谏言,年少轻狂,善自出城迎战,被西秦攻破。父子二人均成为阶下囚,后被毒杀,一代凉王就此谢幕。


鼎盛时期,南凉王侯将相坐拥香车宝马,占有价值连城的黄金珠玉,拥有膘肥体壮的千万只牛羊,何等的壮阔豪迈!但这一切皆随风逝去,如今空留土台孑然一身立于城西闹市,令观者顿生悲怆之情。



物质不存,芳华永逝,天地间留下的唯有缔造王国的艰辛、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