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作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职称?职称分为哪几个级别?评职称有什么好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为大家解惑吧。

1、什么是职称?

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 专业技术职务 ”,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 ”来标识,简称职称。

2、职称分为哪几个级别?

职称资格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五个档次:

三个等级即:初级(含助理级、员级)、中级、高级(含正高级、副高级)。

五个档次即:正高级职称如: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正高级教师等。

副高级职称如:高级工程师、 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高级教师等。

中级职称如:工程师、讲师、主治医师等、一级教师。

助理级职称如: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二级教师等。

员级职称如:技术员、三级教师等。

3、评职称有什么好处?

对个人而言

①取得职称后受社会公认度高,国家认可申报人所在的行业地位有所提升;

②有些岗位需要有职称才能升职加薪;

③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可以通过人才落户政策申请落户部分省市。

对单位而言

①单位办理资质、升级、维护等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职称证书;

②部分工程的投标项目需要企业具备特定人才方可参加招投标;

③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了高质量人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